1948~2004年全球越赤道气流气候变化

被引:22
作者
施能 [1 ]
封国林 [2 ]
顾骏强 [3 ]
谷德军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和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3]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4]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气候变化; 趋势; 奇异谱分析; 南方涛动;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7.04.002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48年1月~2004年12月逐月NCEP/NCAR的全球1000 hPa、850 hPa、700 hPa、600 hPa、500 hPa、400 hPa、300 hPa、200 hPa、150 hPa、100 hPa的10层经向格点风,计算了全球越赤道气流和年变化,分析了全球850 hPa越赤道气流通道的时、空变化特征。指出在研究的时间段内,全球850 hPa越赤道气流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近57年,6~8月的45~50°E、5~9月的105~115°E、5~9月和5~11月的130~140°E、2~4月的20~25°E的越赤道气流有明显的加强,6~8月的50~35°W的越赤道气流减弱。夏季索马里的越赤道气流,平均每10年增强0.25 m/s,而130~140°E,5~9月的越赤道气流,平均每10年增强0.32 m/s。奇异谱分析表明,850 hPa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和趋势变化的方差贡献达到35%~45%。年际变化的方差贡献不超过30%,还指出夏季太平洋的越赤道气流的强度变化与南方涛动有明显关系,弱南方涛动时,有强的越赤道气流。而索马里急流强度与北大西洋涛动有弱的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26 / 3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夏季低空越赤道气流与ENSO的关系 [J].
陈兵 ;
郭品文 ;
向渝川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36-43
[2]   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应的亚澳季风 [J].
滕代高 ;
刘宣飞 ;
张增信 ;
吴胜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1) :86-92
[3]   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成因的关系 [J].
毕宝贵 ;
章国材 ;
李泽椿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5) :505-514
[4]   1998年台风与飓风异常成因分析 [J].
李曾中 ;
程明虎 ;
杨振斌 ;
孙除荣 ;
薛建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161-166
[5]   越赤道气流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特征初探 [J].
彭维耿 ;
蒋尚城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1) :87-93
[6]   近50年浙江省旱、涝气候变化及特征 [J].
顾骏强 ;
施 能 ;
王永波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429-435
[7]   夏季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及华东旱涝的影响 [J].
施 宁 ;
施丹平 ;
严明良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405-414
[8]   夏季影响105°E越赤道气流变化的环流系统 [J].
王韶霞 ;
刘秦玉 ;
徐启春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27-33
[9]   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 [J].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 .
气象学报, 1995, (04) :431-439
[10]   全球越赤道气流基本特征 [J].
李若钝 ;
孙瑞本 ;
曾宪模 ;
李坤平 ;
曲维政 .
黄渤海海洋, 1991, (03)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