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62
作者
路怡青 [1 ,2 ]
朱安宁 [2 ]
张佳宝 [2 ]
陈效民 [1 ]
陈文超 [2 ]
舒馨 [2 ]
张文国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封丘县农业局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4.01.014
中图分类号
S154.2 [土壤生物化学];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的玉米-小麦轮作保护性耕作定位实验平台,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4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还田处理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以免耕+秸秆处理最高,常耕处理最低;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分别在苗期和吐丝期出现峰值,转化酶和脱氢酶在苗期较低,增加至吐丝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降至低值;微生物各类群数量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脱氢酶仅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秸秆焚烧对不同耕层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陈亮 ;
赵兰坡 ;
赵兴敏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4) :118-122
[2]   免耕对土壤团聚体特征以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姜学兵 ;
李运生 ;
欧阳竹 ;
侯瑞星 ;
李发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3) :270-278
[3]  
免耕与秸秆高留茬还田对抛秧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任万军;黄云;吴锦秀;刘代银;杨文钰;.应用生态学报.2011, 11
[4]   磷灰石等改良剂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对铜形态分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崔红标 ;
梁家妮 ;
范玉超 ;
杜志敏 ;
周静 ;
司友斌 .
土壤, 2011, 43 (02) :247-252
[5]   免耕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 [J].
戴珏 ;
胡君利 ;
林先贵 ;
朱安宁 ;
尹睿 ;
张华勇 ;
王俊华 .
土壤学报, 2010, 47 (05) :923-930
[6]   免耕对小麦-玉米轮作下玉米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杨淑莉 ;
朱安宁 ;
张佳宝 ;
陈效民 ;
朱强根 .
土壤通报, 2010, 41 (04) :802-806
[7]   玉米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董立国 ;
袁汉民 ;
李生宝 ;
袁海燕 ;
潘占兵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2) :444-446
[8]   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孙建 ;
刘苗 ;
李立军 ;
刘景辉 ;
张星杰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508-5515
[9]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J].
陈尚洪 ;
朱钟麟 ;
刘定辉 ;
舒丽 ;
王昌全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4) :806-809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杨招弟 ;
蔡立群 ;
张仁陟 ;
李爱宗 .
土壤通报, 2008, (03) :51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