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叶鞘质膜的稳定性表现

被引:13
作者
王晓楠 [1 ]
谢冬微 [1 ]
付连双 [1 ]
孙莹璐 [1 ]
李卓夫 [1 ]
栾非时 [2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抗寒性; 保护酶; 膜脂过氧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解叶鞘质膜稳定性与小麦抗寒性的关系,以返青率不同的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寒地冬小麦越冬期叶鞘质膜稳定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温下,冬小麦叶鞘相对电导率与自由水和总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SOD和POD活性、As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封冻后,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系)的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系)。在深度封冻期保持叶鞘质膜稳定性有助于增强冬小麦抗寒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不同核桃品种耐寒特性综合评价[J]. 相昆,张美勇,徐颖,王晓芳,岳林旭.应用生态学报. 2011(09)
[2]   低温胁迫对冬小麦恢复生长后植株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J].
陈禹兴 ;
付连双 ;
王晓楠 ;
李卓夫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1 (10) :10-16
[3]   低温驯化及封冻后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 [J].
付连双 ;
王晓楠 ;
王学东 ;
谢甫绨 ;
李卓夫 .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01) :66-72
[4]   低温驯化及封冻后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的形态建成及生理基础分析 [J].
王晓楠 ;
付连双 ;
李卓夫 ;
孙艳丽 ;
王玉波 ;
刘灿 ;
王金伟 ;
陈禹兴 .
作物学报, 2009, 35 (07) :1313-1319
[5]   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地下茎处差异蛋白的分析 [J].
王晓楠 ;
付连双 ;
李卓夫 ;
李文滨 ;
孙艳丽 ;
刘灿 ;
王金伟 ;
陈禹兴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 (03) :484-490
[6]  
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品种分蘖节低温诱导蛋白比较[J]. 于晶,张林,苍晶,郝再彬,杨阳,李卓夫.应用生态学报. 2009(05)
[7]   高寒地区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越冬前的生理生化特性 [J].
于晶 ;
张林 ;
崔红 ;
张永侠 ;
苍晶 ;
郝再彬 ;
李卓夫 .
作物学报, 2008, (11) :2019-2025
[8]   两种圆柏属植物叶片代谢产物季节变化与抗冻性的关系 [J].
周茹宝 ;
张有福 ;
张满效 ;
陈拓 ;
安黎哲 .
冰川冻土, 2008, (02) :351-355
[9]   NaCl胁迫下枸杞愈伤组织活性氧产生与质膜H+-ATPase活性的关系 [J].
毛桂莲 ;
许兴 ;
米海莉 ;
龚红梅 ;
郑国琦 ;
张渊 ;
徐兆桢 ;
魏玉清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03) :110-113
[10]   冰核细菌对杏花器官抗寒性的影响 [J].
杨建民 ;
孟庆瑞 ;
彭伟秀 ;
李绍华 ;
孙福在 ;
赵廷昌 .
园艺学报, 2002,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