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被引:22
作者
陈妍 [1 ]
侯鹏 [1 ]
王媛 [2 ]
彭凯锋 [3 ]
翟俊 [1 ]
徐海涛 [4 ]
祝汉收 [1 ]
孙晨曦 [1 ]
机构
[1]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2]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4] 不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省域尺度; 保护地; 协同管控; 保护成效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79 / 7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框架与指标方法 [J].
侯鹏 ;
王桥 ;
杨旻 ;
李静 ;
翟俊 ;
蔡明勇 .
地理研究, 2018, 37 (10) :1927-1937
[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与保护成效评估——以海南岛中部山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 [J].
侯鹏 ;
翟俊 ;
曹巍 ;
杨旻 ;
蔡明勇 ;
李静 .
地理学报, 2018, 73 (03) :429-441
[3]   海南岛热带林区生态系统评估与保护成效(英文) [J].
翟俊 ;
侯鹏 ;
曹巍 ;
杨旻 ;
蔡明勇 ;
李静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8, 28 (04) :415-428
[4]   论自然保护地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J].
侯鹏 ;
杨旻 ;
翟俊 ;
刘晓曼 ;
万华伟 ;
李静 ;
蔡明勇 ;
刘慧明 .
地理研究, 2017, 36 (03) :420-428
[5]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评价 [J].
王士远 ;
张学霞 ;
朱彤 ;
杨维 ;
赵静瑶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10) :1269-1278
[6]   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研究进展:内涵、框架与挑战 [J].
侯鹏 ;
王桥 ;
申文明 ;
翟俊 ;
刘慧明 ;
杨旻 .
地理研究, 2015, 34 (10) :1809-1823
[7]   基于NPP数据和样区对比法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分析 [J].
张镱锂 ;
胡忠俊 ;
祁威 ;
吴雪 ;
摆万奇 ;
李兰晖 ;
丁明军 ;
刘林山 ;
王兆锋 ;
郑度 .
地理学报, 2015, 70 (07) :1027-1040
[8]   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 [J].
赵国松 ;
刘纪远 ;
匡文慧 ;
欧阳志云 .
地理学报, 2014, 69 (11) :1640-1650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 [J].
刘纪远 ;
匡文慧 ;
张增祥 ;
徐新良 ;
秦元伟 ;
宁佳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吴世新 ;
史学正 ;
江南 ;
于东升 ;
潘贤章 ;
迟文峰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4, 24 (02) :195-210
[10]  
吉林西部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及生态恢复评价[J]. 臧正,郑德凤,孙才志,张雨.应用生态学报.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