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东南极格罗夫山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胞外酶和抗菌活性
被引:8
作者:
董宁
[1
,2
]
张迪
[2
,3
]
俞勇
[2
]
苑孟
[1
,2
]
张晓华
[1
]
李会荣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3]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格罗夫山;
可培养细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胞外酶;
抗菌;
D O I:
10.13343/j.cnki.wsxb.2013.12.003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获得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组成信息,分析菌株胞外水解酶产生及抗菌活性情况。【方法】稀释直接涂布平板法获得可培养细菌菌株并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平板法初步鉴定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琼脂块法分析菌株对5种供试菌的抗性。【结果】所有土壤样品共分离出39株可培养细菌,分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19株,48.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共计10株,25.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8株,2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株,2.6%)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1株,2.6%)等5门20个菌属,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Bacillus)。不同冻存温度的土壤样品分离菌株有所不同。33株细菌具有至少一种的胞外酶活力,其中产淀粉酶的菌株最多(25株,64.1%)。6株细菌可抑制至少一种供试菌的生长。【结论】格罗夫山土壤可培养细菌组成在大分类上与南极其他地区一致,但在属的水平上有所不同。分离出的具有胞外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适冷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极低温酶和抗菌活性物质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295 / 1306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