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氮素转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熊淑萍 [1 ]
吴延鹏 [1 ]
王小纯 [1 ,2 ]
马新明 [1 ]
杜盼 [1 ]
吴懿鑫 [1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减氮处理; 小麦;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与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低氮对小麦的氮累积量、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氮利用率的影响,在豫北高产田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减氮处理下小麦品种漯麦18、豫麦49-198、西农509和豫农202开花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积累特性及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减氮处理下,漯麦18和豫麦49-198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均大于西农509和豫农202,且氮素积累量下降幅度均小于后两个小麦品种;4个小麦品种花前贮存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73.78%以上,而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低;4个小麦品种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35.05%39.71%,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60.29%。减氮处理后,漯麦18和豫麦49-198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均高于西农509和豫农202,产量降低幅度小于西农509和豫农202,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西农509和豫农202。说明减氮处理下种植漯麦18和豫麦49-198更有利于在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氮素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134 / 11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3种质地土壤中氮代谢特征及利用效率分析 [J].
熊淑萍 ;
张娟娟 ;
杨阳 ;
刘娟 ;
王晓航 ;
吴延鹏 ;
马新明 .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37 (07) :601-610
[2]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马迎辉 ;
王玲敏 ;
黄玉芳 ;
叶优良 ;
白红波 ;
吕庆丰 .
华北农学报, 2013, 28 (01) :187-192
[3]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J].
吴光磊 ;
郭立月 ;
崔正勇 ;
李勇 ;
尹燕枰 ;
王振林 ;
蒋高明 .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5128-5137
[4]   CO2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花前贮存碳氮转运的影响 [J].
许育彬 ;
沈玉芳 ;
李世清 .
作物学报, 2011, 37 (08) :1465-1474
[5]   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和运转的影响 [J].
柴彦君 ;
熊又升 ;
黄丽 ;
袁家富 ;
徐祥玉 ;
刘晔 .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30 (10) :2040-2046
[6]   华北平原小麦施肥现状及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分析 [J].
崔振岭 ;
陈新平 ;
张福锁 ;
徐久飞 ;
石立委 ;
李俊良 .
华北农学报, 2008, (S1) :224-229
[7]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J].
李淑文 ;
文宏达 ;
周彦珍 ;
李雁鸣 ;
肖凯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10) :1992-2000
[8]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J].
伍维模 ;
李世清 .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 (02) :5-11
[9]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王月福 ;
于振文 ;
李尚霞 ;
余松烈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1868-1872
[10]   玉米生长量、养分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动态变化 [J].
宋海星 ;
李生秀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1)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