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东部湖湾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向速林 [1 ,2 ]
朱梦圆 [1 ]
朱广伟 [1 ]
许海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东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
太湖东部湖湾; 沉水植物; 浮叶植物; 营养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815 ; 071012 ; 0713 ;
摘要
调查了太湖东部湖湾(贡湖湾、光福湾、渔洋湾)秋季沉水与浮叶植物的种类组成、覆盖度及水体理化性质,分析了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对湖水总氮、总磷、透明度与叶绿素(Chl-a)等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不同湖湾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具有明显差异,其分布频度在4.8%95.2%,并以马来眼子菜分布频度最高.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对水体营养盐含量、理化因子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区湖水不同形态营养盐含量均低于无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总氮与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低约39%与51%.此外,蓝藻水华首先会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区域堆积,且沉水植物生长优势区蓝藻水华堆积程度要高于浮叶植物生长优势区,表现为该区域Chl-a平均浓度最高,达11.15μg/L,而浮叶植物区Chl-a平均浓度为9.98μg/L,无水生植物区的水华堆积程度最低,其Chl-a平均浓度为7.19μg/L.因此,针对不同水生植物生长区,其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亦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881 / 288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太湖春季藻类生长的磷营养盐阈值研究 [J].
吴雅丽 ;
许海 ;
杨桂军 ;
朱广伟 ;
秦伯强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9) :1622-1629
[2]   太湖草、藻型湖区沉积物-水界面厚度及环境效应研究 [J].
王永平 ;
朱广伟 ;
洪大林 ;
秦伯强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01) :132-137
[3]   东苕溪蓝藻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J].
丁源 ;
李建华 ;
王育来 ;
黄亮亮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11) :2820-2826
[4]   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J].
钟春妮 ;
杨桂军 ;
高映海 ;
王丽君 .
水生态学杂志, 2012, 33 (01) :47-52
[5]   水生植物重建工程对小柘皋河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 [J].
韩飞园 ;
周非 ;
刘雪花 ;
王妍 ;
周忠泽 ;
高攀 ;
孙庆业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11) :1263-1268
[6]   大型水生植物与水中氮 磷等含量关系的研究 [J].
闫姗 ;
徐德兰 ;
裴宗平 ;
孙君瑶 ;
韩宝平 .
人民长江, 2011, (19) :58-61
[7]   太湖水质时空特性及其与蓝藻水华的关系 [J].
张晓晴 ;
陈求稳 .
湖泊科学, 2011, 23 (03) :339-347
[8]   太湖蓝藻水华灾害风险分区评估方法研究 [J].
刘聚涛 ;
杨永生 ;
姜加虎 ;
高俊峰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3) :498-503
[9]   太湖蓝藻水华期间水体和底泥中产毒微囊藻与非产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研究 [J].
李大命 ;
孔繁翔 ;
于洋 ;
张民 ;
史小丽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02) :292-298
[10]   沉水植物伊乐藻光合放氧对水体氮转化的影响 [J].
赵安娜 ;
冯慕华 ;
李文朝 ;
潘继征 ;
柯凡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757-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