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草、藻型湖区沉积物-水界面厚度及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8
作者
王永平 [1 ,2 ]
朱广伟 [2 ]
洪大林 [1 ]
秦伯强 [2 ]
机构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厚度; 草型湖区; 藻型湖区; 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在太湖草、藻型湖区采样,分别测定了1,3,5,10,15cm 5层沉积物和沉积物表面以上5,20,35cm处及水表面以下20cm处4层水的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水柱中SS总、SS有机、Chl-a、TN、TDN、TP和TDP等指标显著低于藻型湖区;草型湖区水柱中SS总、SS有机、TN、TDN和TP都呈现出越往下浓度越高的趋势,而藻型湖区各水层间差异不明显.两类湖区沉积物的TN、TP、TOC和粒径都在3~5cm处出现拐点;草型湖区沉积物溶解氧层厚度(<1mm)小于藻型湖区(<2.5mm).可见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指标体系下,沉积物-水界面的厚度也相应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河蚬扰动沉积物界面效应及其在水中代谢速率 [J].
张雷 ;
商景阁 ;
王兆德 ;
申秋实 ;
范成新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06) :1001-1006
[2]   巢湖水华暴发期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性氮形态的变化 [J].
姜霞 ;
钟立香 ;
王书航 ;
金相灿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11) :1158-1163
[3]   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分布及界面释放的影响 [J].
包先明 ;
陈开宁 ;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2006, (05) :515-522
[4]   沉水植物黑藻对上覆水中各形态磷浓度的影响 [J].
王圣瑞 ;
金相灿 ;
赵海超 ;
崔哲 ;
颜昌宙 ;
步青云 ;
楚建周 ;
周小宁 .
地球化学, 2006, (02) :179-186
[5]  
风浪作用下太湖梅梁湾水体磷负荷变化及与水体氧化还原特征关系[J]. 张路,朱广伟,罗潋葱,高光,张运林,秦伯强,范成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6]  
动力扰动下太湖梅梁湾水-沉积物界面的营养盐释放通量[J]. 罗潋葱,秦伯强,朱广伟,孙小静,洪大林,高亚军,谢瑞.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7]   太湖底泥悬浮中营养盐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张路 ;
罗潋葱 ;
孙小静 ;
洪大林 ;
高亚军 ;
谢瑞 .
湖泊科学, 2005, (01) :61-68
[8]   湿地植物根表的铁锰氧化物膜 [J].
刘文菊 ;
朱永官 .
生态学报, 2005, (02) :358-363
[9]   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研究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罗潋葱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3) :266-271
[10]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1.铵态氮释放速率的空间差异及源-汇通量 [J].
范成新 ;
张路 ;
秦伯强 ;
胡维平 ;
高光 ;
王建军 .
湖泊科学, 2004, (01)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