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储集层沉积的两种极端模式——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
被引:13
作者:

欧阳文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张枝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程言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主动裂谷;
被动裂谷;
储集层;
储集层沉积;
苏丹;
渤海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是裂谷盆地的两种极端模式,这种极端性在储集层沉积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幔热流上隆或板块俯冲引起的主动裂谷盆地,其发育顺序是火山活动在先,裂谷活动在后,储集层沉积为双模式单旋回;大陆岩石圈内拉张应力引起岩石圈强度减弱而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其发育顺序是裂谷活动在先,火山活动在后,储集层沉积为双模式多旋回。储集层的岩石学结构和储集物性与裂谷盆地的这两种极端模式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断陷期发育物性差的局部性储集层,拗陷期发育物性好的区域性储集层,被动裂谷盆地储集层物性好于主动裂谷盆地。图5参19
引用
收藏
页码:687 / 6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苏丹裂谷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兼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对比分析
[J].
窦立荣
;
潘校华
;
田作基
;
肖坤叶
;
张志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55-261

窦立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潘校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田作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肖坤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张志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2]
苏丹M盆地储集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藏注入史
[J].
罗小平
;
沈忠民
;
黄飞
;
林壬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119-126

罗小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忠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壬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苏丹M盆地P油田退积型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层综合预测
[J].
赵国良
;
穆龙新
;
计智锋
;
李志明
;
吴昌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25-128

赵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穆龙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计智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志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吴昌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苏丹Melut盆地北部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J].
马明福
;
李薇
;
刘亚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21-124

马明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李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刘亚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5]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
[J].
童晓光
;
窦立荣
;
田作基
;
潘校华
;
朱向东
.
石油学报,
2004, (01)
:19-24

童晓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窦立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田作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潘校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朱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6]
M盆地走滑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J].
张亚敏
;
刘池洋
;
王婧韫
;
谌卫东
;
王正斌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275-280

张亚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系

刘池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系

王婧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系

谌卫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系

王正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系
[7]
M盆地的构造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J].
王秀林
;
汪望泉
;
李素珍
;
张亚敏
;
方建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76-79

王秀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

汪望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

李素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

张亚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

方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濮阳
[8]
裂陷盆地成因研究现状综述与讨论
[J].
周永胜
;
王绳祖
.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9, (03)
:29-46

周永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北京

王绳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北京
[9]
陆相碎屑岩储层基本地质模式
[J].
刘为付
;
薛培华
;
刘双龙
;
孙立新
;
程勤松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3)
:3-5

刘为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

薛培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

刘双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

孙立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

程勤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
[10]
沉积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分类
[J].
王东坡
;
刘立
;
薛林福
;
杨光
;
许敏
;
王骏
;
王德勤
.
岩相古地理,
1998, (03)
:9-15

王东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王氏有限公司

刘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王氏有限公司

薛林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王氏有限公司

杨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王氏有限公司

许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王氏有限公司

王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王氏有限公司

王德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王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