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贵州段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郜红娟 [1 ]
韩会庆 [1 ]
张朝琼 [2 ]
王后阵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2]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乌江流域;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16.01.009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探究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方法】利用InVEST模型,根据2000和201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乌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及旱地转化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和建设用地突出;2整个流域碳储量由2000年的1 302.72×10~6t增加到2010年的1 356.31×10~6 t,增加了4.11%。10年间,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旱地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草地碳储量增加,针阔混交林、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储量降低。流域碳储量空间结构呈北部、东南部较高,中南部、东北部较低的特点。南部和中部碳储量降低,其他地区碳储量增加。【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及快速城镇化是影响该流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84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地貌特征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J].
韩会庆 ;
杨广斌 ;
张凤太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 (05) :99-105
[2]   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J].
郜红娟 ;
张朝琼 ;
张凤太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 (01) :62-70
[3]   1975—2005年中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J].
陈耀亮 ;
罗格平 ;
叶辉 ;
王渊刚 ;
黄小涛 ;
张琪 ;
蔡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3) :397-408
[4]   武汉市主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谢双玉 ;
王亚玲 ;
黄涛 ;
宋秀琴 ;
甘建远 ;
王谭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8 (03) :442-447
[5]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 [J].
王棣 ;
佘雕 ;
张帆 ;
耿增超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 29 (02) :85-91
[6]   新疆耕地变化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 [J].
王渊刚 ;
罗格平 ;
赵树斌 ;
韩其飞 ;
李超凡 ;
范彬彬 ;
陈耀亮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110-120
[7]   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J].
张朝琼 ;
郜红娟 ;
廖昕荣 ;
刘静 ;
林丽 .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 (10) :186-189
[8]   贵州黔东南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研究 [J].
李默然 ;
丁贵杰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07) :119-124
[9]   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J].
王渊刚 ;
罗格平 ;
冯异星 ;
韩其飞 ;
范彬彬 ;
陈耀亮 .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6) :994-1006
[10]   InVEST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吴哲 ;
陈歆 ;
刘贝贝 ;
初金凤 ;
彭黎旭 .
热带农业科学, 2013, 33 (04)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