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蠡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氮、磷浓度关系

被引:10
作者
杨宏伟 [1 ,2 ]
高光 [2 ]
朱广伟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蠡湖;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氮; 磷;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2.0025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10年1月蠡湖的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同步监测资料,利用GIS技术,对蠡湖冬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其空间分布和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7门27属,绿藻门种类最多共12种,占总种数的44.44%,其次是硅藻门和隐藻门,分别为7种和3种,占总种数的25.93%和11.11%;主要优势种为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卵形隐藻(C.ovat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099.6×104ind·L-1,隐藻丰度分布趋势决定了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趋势;宝界桥至西堤湖区(B区)是浮游植物较为密集区,西堤以北湖区(A区)为浮游植物稀疏区;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1,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31。与2007年相比,2010年冬季浮游植物数量大幅增加,且主要优势种群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以绿藻为主向以隐藻为主演替。分析表明,磷是蠡湖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氮磷比的变化是导致冬季浮游植物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邓建明 ;
蔡永久 ;
陈宇炜 ;
张路 .
湖泊科学, 2010, 22 (01) :70-78
[2]   2007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J].
孟顺龙 ;
陈家长 ;
范立民 ;
胡庚东 ;
瞿建宏 ;
吴伟 ;
马晓燕 .
湖泊科学, 2009, 21 (06) :845-854
[3]   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J].
陈家长 ;
孟顺龙 ;
尤洋 ;
胡庚东 ;
瞿建宏 ;
吴伟 ;
范立民 ;
马晓燕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358-1367
[4]   太湖水体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环境效应 [J].
邓建才 ;
陈桥 ;
翟水晶 ;
杨旭昌 ;
韩红娟 ;
胡维平 .
环境科学, 2008, (12) :3382-3386
[5]   营养盐负荷对浮游植物水华影响的模型研究 [J].
刘浩 ;
潘伟然 .
水科学进展, 2008, (03) :345-351
[6]   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J].
陈永根 ;
刘伟龙 ;
韩红娟 ;
胡维平 .
生态学杂志, 2007, (12) :2062-2068
[7]   氮及氮磷比对附着藻类及浮游藻类的影响 [J].
宋玉芝 ;
秦伯强 ;
高光 .
湖泊科学, 2007, (02) :125-130
[8]   氮磷与“藻华”生物量预测的模型探讨 [J].
王志红 ;
崔福义 ;
安全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5) :740-743
[9]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群中无机氮和TN/TP变化的模式及生物调控机制[J]. 吴世凯,谢平,王松波,周琼.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10]   太湖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设想 [J].
顾岗 ;
陆根法 .
湖泊科学, 2004, (01)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