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7
作者
郑丽娜 [1 ]
孙兴池 [2 ]
孟伟 [1 ]
机构
[1] 山东省东营市气象局
[2] 山东省气象局
关键词
低槽冷锋; 暴雨落区; 后倾槽; 前倾槽;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5.06.020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低层形势非常相近,但在空间结构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后倾槽锋区向冷空气倾斜且成3段锋,其中,第1段锋在850hPa以下,冷空气虽较弱,但对整个降水过程起抬升触发作用,暴雨区出现在该段锋移动方向的前沿,即地面辐合线呈气旋性弯曲的流线密集处;前倾槽锋区完整,湿斜压锋区向暖区倾斜,暴雨区出现在锋前1~2个纬距处,即地面辐合线右侧偏南气流密集带中。两次过程低层均有强的水汽输送,存在高温高湿区,925hPa比湿均达15g·kg-1以上,所不同的是,后倾槽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区、等θe密集线前沿及风场辐合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内,而前倾槽暴雨区则位于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中的水汽辐合区、θe暖舌的舌尖和风场辐合处,但更偏向暖空气一侧。此外,暴雨易发生在山区或海岸线等特殊地形抬升的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133 / 11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皖江一次大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J].
张克杰 ;
赵青松 ;
张华 ;
杨开围 ;
王文本 ;
王玉红 .
气象科技, 2013, 41 (06) :1101-1108
[2]   华北两次副高边缘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 [J].
郭锐 ;
付宗钰 .
气象科技, 2013, 41 (06) :1095-1100
[3]   2009年“8·17”鲁南低涡暖式切变线极强降水分析 [J].
杨晓霞 ;
蒋义芳 ;
胡顺起 ;
姜鹏 ;
高留喜 ;
华雯丽 .
暴雨灾害, 2013, 32 (03) :224-234
[4]   经向切变线暴雨落区分析 [J].
孙兴池 ;
吴炜 ;
周雪松 ;
郭俊建 ;
姜鹏 .
气象, 2013, 39 (07) :832-841
[5]   川西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的研究 [J].
赵玉春 ;
许小峰 ;
崔春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 17 (05) :607-616
[6]   山东一次区域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J].
杨学斌 ;
谌芸 ;
代玉田 .
气象科技, 2012, 40 (04) :627-634
[7]   纬向切变线暴雨落区的精细化分析 [J].
孙兴池 ;
王西磊 ;
周雪松 .
气象, 2012, 38 (07) :779-785
[8]   浙江沿海地区一次东风扰动暴雨的成因分析 [J].
张建海 ;
张海燕 ;
曹艳艳 .
暴雨灾害, 2011, 30 (02) :153-160
[9]   2009年5月山东春季大暴雨落区诊断与中尺度特征分析 [J].
侯淑梅 ;
张立 ;
党文升 .
暴雨灾害, 2010, 29 (03) :231-238
[10]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顾清源 ;
肖递祥 ;
黄楚惠 ;
师锐 ;
陈茂强 .
气象, 2009, 35 (04) :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