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接触对社会运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政治自我概念的交互效应

被引:6
作者
曹钺 [1 ]
陈彦蓉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社会运动; 政治自我概念; 交互效应;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00304.00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社交媒体在全球社会运动与政治变革中发挥的作用已引起高度关注,不过其具体的影响机制仍不明确且充满争议。本文利用TCS2015年的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社交媒体接触(自变量)与线上、线下社会运动参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政治自我概念"中的一系列心理变量(政治知识、政治兴趣、内在政治效能感、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个体性差异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展现出显著的、不可被抵消的动员效应。政治知识不会单独对社会运动参与程度产生影响,但可以与社交媒体产生交互效应,放大其对运动参与的正向效应。内在政治效能感既会对社会运动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又能强化社交媒体的动员效应。线上、线下两种运动模式的作用机制大致类似,但存在微妙的差异。上述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反映出社会运动往往是个体心理与新媒介工具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结论放置于台湾社会的现实政治语境中,可以带来思考与启发。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社会运动、政治动员与台湾政治生态的变迁 [J].
陈星 .
台湾研究, 2018, (04) :17-25
[2]   台湾青年与“太阳花”学运——基于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的视角 [J].
刘伟伟 ;
吴怡翔 .
台湾研究集刊, 2016, (02) :10-18
[3]   台湾青年学生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分析——以反服贸运动为中心 [J].
王英 .
江海学刊, 2015, (06) :186-192
[4]   台湾青年世代政治参与的动向与影响 [J].
张顺 .
台湾研究, 2015, (02) :69-77
[5]   新媒体在“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与支持作用 [J].
信强 ;
金九汎 .
台湾研究集刊, 2014, (06) :16-24
[6]  
因变量为等级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J]. 刘红云,骆方,张玉,张丹慧.心理学报. 2013(12)
[7]   社会媒体与社会运动 [J].
琼尼·琼斯 ;
陈后亮 .
国外理论动态, 2012, (08) :38-47
[8]  
互联网使用、政治效能、日常政治交流与参与意向——一项以大学生为例的定量研究[J]. 冯强.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1(00)
[9]   海外政治效能感研究述评 [J].
李蓉蓉 .
国外理论动态, 2010, (09) :46-52
[10]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J].
温忠麟 ;
侯杰泰 ;
张雷 .
心理学报, 2005, (02) :26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