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PM2.5和PM2.5~10中碳组分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10
作者
王果 [1 ]
迪丽努尔塔力甫 [1 ]
买里克扎提买合木提 [1 ]
阿布力克木阿布力孜 [1 ]
王新明 [2 ]
丁翔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PM2.5; PM2.510; 有机碳; 元素碳; 乌鲁木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11年1月至12月在乌鲁木齐市区用膜采样法采集了大气PM2.5和PM2.5~10样品,并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通过OC与EC的粒径分布特征、比值和相关性的分析,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并用OC/EC比值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结果表明,PM2.5和PM2.5~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2.8μg/m3和64.7μg/m3.PM2.5中OC和EC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85μg/m3和2.38μg/m3,PM2.5~10中OC和EC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63μg/m3和0.57μg/m3.OC和EC四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季浓度最高.碳组分主要集中于PM2.5中,OC/EC比值范围为3.62~11.21.夏季和秋季的PM2.5和PM2.5~10中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R2>0.65).估算得出的PM2.5和PM2.5~10中SOC的估算浓度为2.31~11.98μg/m3和0.38~1.49μg/m3.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我国大气背景点颗粒物PAHs分布特征及毒性评估 [J].
王超 ;
刀谞 ;
张霖琳 ;
吕怡兵 ;
滕恩江 .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 (12) :3543-3549
[2]   京津冀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特征分析 [J].
张霖琳 ;
王超 ;
刀谞 ;
滕恩江 ;
王业耀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4, (12) :2993-3000
[3]  
乌鲁木齐大气PM2.5对质粒DNA的损伤研究[J]. 苏都尔·克热木拉,胡颖,迪丽努尔·塔力甫,邵龙义,买丽克扎提·买合木提.中国环境科学. 2014(03)
[4]   乌鲁木齐市重污染期间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J].
王敬 ;
毕晓辉 ;
冯银厂 ;
张裕芬 ;
吴建会 ;
吕爱华 .
环境科学研究, 2014, 27 (02) :113-119
[5]  
唐山市大气颗粒物OC/EC浓度谱分布观测研究[J]. 郭育红,辛金元,王跃思,温天雪,李杏茹,封孝信.环境科学. 2013(07)
[6]  
福建省三大城市冬季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J]. 陈衍婷,陈进生,胡恭任,徐玲玲,尹丽倩,张福旺.环境科学. 2013(05)
[7]   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作用及其对雨水化学的影响 [J].
韩燕 ;
徐虹 ;
毕晓辉 ;
林丰妹 ;
焦荔 ;
张裕芬 ;
冯银厂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2) :193-200
[8]   气流输送对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 [J].
韩茜 ;
魏文寿 ;
刘明哲 ;
洪雯 ;
陆恒 ;
张延伟 .
中国沙漠, 2013, 33 (01) :223-230
[9]   新疆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J].
郭宇宏 ;
迪丽努尔塔力甫 ;
康宏 ;
热比古丽达木拉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S2) (S2) :240-244
[10]   乌鲁木齐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J].
迪丽努尔塔力甫 ;
亚力昆江吐尔逊 ;
阿布力孜伊米提 .
干旱环境监测, 2011, 25 (02) :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