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质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吴崇书 [1 ]
邱志腾 [2 ]
章明奎 [2 ]
机构
[1] 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土肥站
[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容重; 水稳定性团聚体; 田间持水量;
D O 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4.10.090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选择了质地与有机质相差较大的8种土壤,设置对照、施用1%生物质炭、施用2%生物质炭和1%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模拟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土壤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且作用效果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在不同土壤类型上有较大的差异:在壤质砂土中影响不明显;在壤土中具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粘土与粘壤土中,其效果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有所差异,对有机质较高的粘土与粘壤土,因其本身已具有较高含量的水稳定团聚体,施用后无明显效果,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粘土与粘壤土,施用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生物质炭对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作用比施用商品有机肥更明显,但在促进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上,生物质炭的作用不及商品有机肥。综合认为,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改善无机胶体含量较高但有机胶体缺乏的土壤的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617 / 1619+1623 +16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   施用生物质炭后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 [J].
张斌 ;
刘晓雨 ;
潘根兴 ;
郑聚锋 ;
池忠志 ;
李恋卿 ;
张旭辉 ;
郑金伟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23) :4844-4853
[3]   生物质炭对酸性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袁金华 ;
徐仁扣 .
土壤, 2012, 44 (04) :541-547
[4]   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及对作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J].
王典 ;
张祥 ;
姜存仓 ;
彭抒昂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8) :963-967
[5]   生物炭对花岗岩砖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总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J].
吴鹏豹 ;
解钰 ;
漆智平 ;
吴蔚东 .
草地学报, 2012, 20 (04) :643-649
[6]   添加生物质黑炭对红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J].
叶丽丽 ;
王翠红 ;
周虎 ;
彭新华 .
土壤, 2012, 44 (01) :62-66
[7]  
施用生物炭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颗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陈红霞;杜章留;郭伟;张庆忠;.应用生态学报.2011, 11
[8]   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J].
黄超 ;
刘丽君 ;
章明奎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7 (04) :439-445
[9]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J].
何绪生 ;
张树清 ;
佘雕 ;
耿增超 ;
高海英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15) :16-25
[10]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袁金华 ;
徐仁扣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4) :77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