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宪法界限

被引:12
作者
韩大元
许瑞超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宪法界限; 人权保障; 法治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与保障人权、体现国家保护义务等宪法意义。同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与个人罪责原则相冲突,自愿性保护不足等问题。为此有必要把人权保障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合宪性控制的基础,并将法治原则作为自愿性的判断标准,从而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认罚是在保障辩护权、知情权的基础上进行。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人民检察院的协商过程中,应确保协商双方的对等性、协商程序的正当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展开,应符合宪法关于法检公三机关相互制约原则,合理协调法检公三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不同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结构视角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J].
魏晓娜 .
法学家, 2019, (02) :111-123+194
[2]   刑事诉讼模式的演化与流变——以海峡两岸刑事司法改革为线索 [J].
卞建林 .
政法论坛, 2019, 37 (01) :112-121
[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理解与适用 [J].
杨立新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 27 (01) :51-63
[4]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立法化的重点问题研究 [J].
周新 .
中国法学, 2018, (06) :172-193
[5]   比例原则的刑法适用及其展开 [J].
于改之 ;
吕小红 .
现代法学, 2018, 40 (04) :136-149
[6]   论“认罪认罚案件”中的有效辩护——以诉讼合意为视角 [J].
贾志强 .
政法论坛, 2018, 36 (02) :171-184
[7]   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J].
孙长永 .
法学研究, 2018, 40 (01) :167-187
[9]   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J].
高通 .
环球法律评论, 2017, 39 (03) :152-172
[10]   德国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的整全性解读 [J].
许瑞超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7, 4 (01) :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