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缘何爆红?——基于网络流行语舆情表征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6
作者
曾润喜
魏冯
机构
[1] 不详
[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流行语; 罗兰·巴特; 互文性; 网络舆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互联网+"于2015年进入官方话语,一跃成为各大媒体高频词,人人言说"互联网+"成为全民现象,当前涉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鲜少从互文性理论进行解读。[方法/过程]基于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以"互联网+"作为案例,分析其互文性文本,研究"互联网+"一词背后的舆情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具备构词新奇、文本可写、投影社会等表象特征,通过角色权威、技术演进、交互传播及意义奔涌等动因完成蜕变。为进一步认识当代网络文化,理解网络流行语的表象特征和发展动因提供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海峡两岸网络新闻语篇流行语模因的互文性分析 [J].
林纲 .
新闻界, 2015, (13) :53-56
[2]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及传播研究 [J].
骆昌日 ;
何婷婷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5 (02) :108-115
[3]   无奈现实的虚拟释放:流行语“屌丝”的网络建构 [J].
张洪忠 ;
张燕 ;
王雨欣 ;
宋伟超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 36 (11) :50-54+59
[4]   网络流行语概念及特征辨析 [J].
王仕勇 .
探索, 2014, (04) :186-192
[5]   流行语:民间表述与社会记忆——2008—2011年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分析 [J].
李明洁 .
探索与争鸣, 2013, (12) :82-86
[6]   罗兰·巴特对“文本”理论的重构 [J].
黄晖 .
贵州社会科学, 2013, (07) :54-58
[7]   网络流行语特征透析 [J].
陈力丹 ;
史文静 .
人民论坛, 2013, (S1) :64-65
[9]   从社会语言学看娱乐新闻语体的嬗变 [J].
王杰立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8 (11) :120-122
[10]   近十年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J].
王仕勇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5)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