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化的角度看粘合式动补结构的性质

被引:34
作者
董秀芳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动补结构; 词汇化; 词法; 句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认为汉语史上动补结构的形成不是一种句法结构的变化,而是一种词法的变化,是词汇化的结果。动补结构的形成并没有在动词和宾语之间造出一个句法位置,只是汉语的致使表示法由过去的单音节词的使动化变为基本是双音节的复合法。有不少证据支持把动补结构看作词,而把动补结构看作句法结构的一些理由实际上都可以做另外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再论现代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核心 [J].
宋文辉 .
现代外语, 2004, (02) :163-172+218
[2]   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语音变化对语法发展的影响 [J].
石毓智 .
语言研究, 2002, (01) :1-14
[4]   先秦汉语的新兼语式——兼论结果补语的起源 [J].
梁银峰 .
中国语文, 2001, (04) :354-363+384
[5]   核心移位的本质及其条件──兼论句法和词法的交界面 [J].
李亚非 .
当代语言学, 2000, (01) :1-17+61
[6]   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 [J].
董秀芳 .
语言研究, 1998, (01) :55-62
[7]   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 [J].
顾阳 .
国外语言学, 1996, (03) :1-16
[8]  
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M]. 学林出版社 , 梁银峰著, 2006
[9]  
汉语的词库与词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董秀芳著, 2004
[10]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 四川民族出版社 , 董秀芳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