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田玉米秸秆氮释放对关中黄土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黄婷苗 [1 ]
郑险峰 [1 ]
王朝辉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关中平原; 秸秆还田; 氮释放; 冬小麦; 15N示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研究还田玉米秸秆的氮释放对土壤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为优化区域秸秆还田的小麦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进行,冬小麦播种后,在小麦行间填埋装有风干玉米秸秆的尼龙网袋,采用网袋法与15N同位素交叉标记还田玉米秸秆和氮肥,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不施氮和施氮200 kg N·hm-2两个处理,重复4次,定期取样测定网袋中剩余秸秆的氮素变化和收获期小麦不同器官的氮含量,研究小麦生长季还田玉米秸秆的氮素释放,秸秆氮和肥料氮的去向,及不同来源的氮素对小麦地上部氮吸收的贡献。【结果】残留在玉米秸秆中的总氮量从小麦播种到越冬前降低,此后到返青期上升,返青期后又逐渐下降。从播种至收获,不施氮和施氮量200 kg N·hm-2时,秸秆自身氮素的释放量分别为19.7和18.3 kg·hm-2,吸持的土壤氮为10.4和7.5 kg·hm-2;吸持肥料氮(施氮时)为3.6 kg·hm-2,因此秸秆向土壤净释放的氮素分别为9.4和7.2 kg·hm-2。小麦收获期,不施氮和施氮200 kg N·hm-2时分别有65.1%和67.7%的秸秆氮残留在未腐解的秸秆中,31.5%和30.4%随着秸秆腐解释放进入土壤或损失,小麦当季吸收利用的秸秆氮很少,分别为3.4%和1.9%。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为200 kg N·hm-2时,经吸收进入小麦地上部、残留于土壤及损失、被玉米秸秆吸持的肥料氮分别占施入土壤肥料氮总量的25.0%、73.2%和1.8%。土壤氮对小麦当季氮吸收的贡献最大,肥料氮次之,秸秆氮的贡献最小,不施氮与施氮时,分别为98.3%和69.2%、0和30.1%,1.7%和0.6%。小麦吸收的土壤、肥料和秸秆氮素主要分配在小麦籽粒中,不施氮与施氮时分别为98.1%和68.8%、0和30.5%、1.9%和0.7%。【结论】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种植一季小麦后,还田秸秆氮主要残留在田间未腐解的秸秆中,占65%以上;肥料氮以残留于土壤或损失为主,高于70%;土壤氮对小麦氮吸收的贡献最大,约为70%。
引用
收藏
页码:2785 / 279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J].
顾炽明 ;
郑险峰 ;
黄婷苗 ;
侯仰毅 ;
王朝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31 (05) :48-53+73
[2]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带膜还田腐解特征研究 [J].
卢秉林 ;
车宗贤 ;
包兴国 ;
胡志桥 ;
张久东 ;
杨文玉 ;
李全福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7) :1262-1265
[3]   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腐解规律的研究 [J].
匡恩俊 ;
迟凤琴 ;
宿庆瑞 ;
张久明 ;
金梁 .
玉米科学, 2012, (02) :99-101+106
[4]   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单鹤翔 ;
卢昌艾 ;
张金涛 ;
王金洲 ;
徐明岗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1) :35-41
[5]   N标记秸秆在太湖地区水稻土上的氮素矿化特征研究 [J].
闫德智 ;
王德建 ;
张刚 ;
查书平 .
土壤学报, 2012, 49 (01) :77-85
[6]   温度与微生物制剂对小麦秸秆腐解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J].
Shaukat Ali Abro ;
把余玲 ;
田霄鸿 ;
李萌 ;
游东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01) :115-122
[7]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J].
武际 ;
郭熙盛 ;
王允青 ;
许征宇 ;
鲁剑巍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16) :3351-3360
[8]   东北平原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同质性研究 [J].
卢艳丽 ;
白由路 ;
杨俐苹 ;
王磊 ;
王贺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2) :456-463
[9]   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与无机氮的去向研究 [J].
陈义 ;
吴春艳 ;
唐旭 ;
杨生茂 ;
王家玉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04) :744-752
[10]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速效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李勇 ;
曹红娣 ;
邓九胜 ;
朱荣松 ;
白洁瑞 ;
周航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4)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