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

被引:15
作者
黄青阳
何予卿
凌杏元
景润春
朱英国
机构
[1]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马协 A、丛广 41 A和珍汕 97A与 1 3个水稻品系杂交 ,对三者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马协 A和珍汕 97A的恢保关系基本相同 ,其核不育基因等位 ,同属孢子体不育类型 ,其恢复性受 1~ 2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丛广 41 B、密阳 2 3具 1对恢复基因 ,明恢 63具 2对恢复基因。丛广 41 A的不育性受 1对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 ,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 ,属配子体不育类型 ,但有极少数 S( r)花粉参与受精异常传递给后代 ;其恢复性受 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密阳 2 3有 1对强恢复基因 ,珍汕 97有 1对弱恢复基因 ,二者可能不等位。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水稻不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探讨 [J].
程朝阳 ;
薛庆中 .
作物学报, 1998, (03) :361-367
[2]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水稻野败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 [J].
李平,周开达,陈英,何平,李仁端,朱立煌 .
遗传学报, 1996, (05) :357-362
[3]   水稻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分析 [J].
滕利生 ;
申宗坦 .
作物学报, 1996, (02) :142-146
[4]   水稻广亲和性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分析 [J].
严菊强,薛庆中 .
遗传学报, 1995, (05) :361-371
[5]   水稻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J].
陈深广,闵绍楷,熊振民,吴建利,朱旭东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2) :115-118
[6]   野败型杂交水稻不育性及恢复性的遗传研究附视频 [J].
杨华德 ;
陈芳远 .
广西农学院学报, 1990, (02) :61-69
[7]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源恢复力的遗传 [J].
洪德林 ;
马育华 ;
盖钧镒 ;
汤玉庚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6) :18-23
[8]   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 [J].
傅爱军 ;
王晖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8, (01) :1-6
[9]   水稻质核互作孢子体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作物学报, 1987, (01) :23-28
[10]   杂交水稻育性基因型初探 [J].
周开达 ;
郑友良 ;
黎汉云 ;
李仁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1)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