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秋季暖云微物理结构探测试验

被引:9
作者
王维佳 [1 ]
董晓波 [2 ]
石立新 [3 ]
刘建西 [1 ]
张世林 [1 ]
刘平 [1 ]
机构
[1]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3]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飞机观测; 云; PMS; 液态含水量; 数浓度;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1.05.022
中图分类号
P412.15 [云的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针对2008年10月24日四川盆地上空未形成降水的低层暖云,利用夏延ⅢA飞机搭载的PMS系列探头进行了探测试验,分析了云的微物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云体构成以小云滴为主,大云滴浓度较低,降水粒子很少。云中小云滴的液态含水量、数浓度、直径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小云滴的液态含水量和小云滴的体积平均直径正相关。相对云上部,云底有较少的小云滴、大云滴(小雨滴)和更加稀少的降水粒子。未能形成地面降水主要是由于云中液态含水量很少,云的厚度薄,云滴凝结增长困难,云雨滴碰并不活跃,发生碰并的路径较短、时间不长。
引用
收藏
页码:656 / 660+665 +6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四川地区云和空中水资源分布与演变 [J].
王维佳 .
气象科技, 2010, 38 (01) :58-65
[2]   一次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云微物理特征及响应分析 [J].
于丽娟 ;
姚展予 .
气象, 2009, 35 (10) :8-24+129
[3]   2005年北京消云试验微物理检验 [J].
黄梦宇 ;
张蔷 ;
魏强 ;
马新成 ;
邓兆泽 ;
张磊 ;
刘力威 .
气象, 2008, 34(S1) (S1) :191-194+327
[4]   切变线降水系统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个例分析 [J].
刘健 ;
齐彦斌 ;
蒋彤 ;
陈知新 ;
米长树 ;
纪瑛英 .
气象科技, 2008, (04) :396-399
[5]   一次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宏微物理结构探测研究 [J].
齐彦斌 ;
郭学良 ;
金德镇 .
大气科学 , 2007, (04) :621-634
[6]   2003年8~9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云系微物理飞机探测研究 [J].
张佃国 ;
郭学良 ;
付丹红 ;
李宏宇 .
大气科学 , 2007, (04) :596-610
[7]   一次延安层状云微物理结构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 [J].
王扬锋 ;
雷恒池 ;
樊鹏 ;
吴玉霞 ;
陆忠艳 .
高原气象, 2007, (02) :388-395
[8]   “催化-供给”云降水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洪延超 ;
周非非 .
大气科学, 2005, (06) :43-54
[9]   回流天气系统层状云的非均匀性 [J].
杨文霞 ;
牛生杰 ;
魏俊国 ;
孙玉稳 .
气象科技, 2005, (03) :256-259
[10]   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 [J].
石爱丽 .
气象科技, 2005, (02)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