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司法解释起草中的重大争议问题

被引:69
作者
高圣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越权代表; 公司担保; 金融担保创新; 独立保证; 混合共同担保;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公司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第16条的规定,越权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非经公司追认,担保合同对公司不生效力,传统法关于越权代表的相关规则并不适用于法定代表人越权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情形。金融担保创新中属于人的担保的,应基于契约自由的原则,肯定创新模式的效力;属于物的担保的,在物权法定主义之下,不应承认其产生担保物权的效力,但应肯定相关合同具有债法上的效力。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应当承认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之间的求偿权。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4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论独立保证的典型化与类型化 [J].
高圣平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69 (01) :93-103
[4]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合同效力判断规则 [J].
周伦军 .
法律适用, 2014, (08) :2-9
[5]   人保与第三人物保的相互追偿及担保物权未设立的责任问题探讨 [J].
李红建 ;
雷新勇 .
法律适用, 2014, (08) :28-33
[6]   也论“后让与担保”——与杨立新教授商榷 [J].
董学立 .
中国法学, 2014, (03) :288-304
[9]   新类型担保的法律定位 [J].
陈本寒 .
清华法学, 2014, 8 (02) :87-100
[10]   论现代担保市场法律规制的理念与模式 [J].
许明月 .
中国法学, 2013, (06) :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