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7 条
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基性岩的同位素特征及下地壳物质对岩浆源区的贡献
被引:12
作者:
李全忠
[1
,2
,3
]
谢智
[1
]
徐夕生
[2
]
陈江峰
[1
]
高天山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计划;
关键词:
基性岩;
北大别;
早白垩;
Pb-Sr-Nd 同位素;
下地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北大别椒子岩和沙村岩体的早白垩世基性岩进行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别是 Pb-Sr-Nd 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北大别基性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及下地壳的贡献。椒子岩基性岩的(87Sr/86Sr)i 的范围为0.7072~0.7075,εNd(t)范围为-10.4~11.9;椒子岩和沙村基性岩的(206Pb/204Pb)i 为16.464~17.394,(207Pb/204Pb)i 为15.349~15.453,(208Pb/204Pb)i为37.338~37.976。这样的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的贡献显著;尤其 Pb 同位素特征表明下地壳贡献来自大别造山带自身的下地壳。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771 / 1781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