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特征和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贡献附视频

被引:18
作者
李全忠 [1 ]
谢智 [1 ]
陈江峰 [1 ]
高天山 [2 ]
喻钢 [1 ]
钱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济南和邹平辉长岩; Pb-Sr-Nd同位素特征; EMI地幔; 下地壳; 岩石圈拆沉;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7.02.013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鲁西晚中生代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给出(87Sr/86Sr)i=0.7041~0.7056,εNd(t)=-6.0~-13.0,(Pb/204Pb)i=16.545~16.998,(207Pb/204Pb)i=15.242~15.350,(208Pb/204Pb)i=36.488~36.944(除206SD792表现出高放射成因Pb外)。由于辉长岩的堆晶性质,其微量元素组成不能用于指示其物质来源。与EMⅠ型大洋和大陆玄武岩对比,表明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源区具有与EMⅠ地幔端元一致的同位素特征,但在Pb同位素图解上有明显的下地壳物质的贡献。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生代华北岩石圈地幔高度化学不均一性与大陆岩石圈转型 [J].
周新华 ;
张宏福 .
地球科学, 2006, (01) :8-13
[2]   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中的下地壳过程:岩浆底侵、置换与拆沉作用 [J].
翟明国 ;
樊祺诚 ;
张宏福 ;
隋建立 .
岩石学报, 2005, (06) :1509-1526
[3]   鲁西济南辉长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U-Pb定年证据 [J].
杨承海 ;
许文良 ;
杨德彬 ;
刘长春 ;
柳小明 ;
胡兆初 .
地球学报, 2005, (04) :321-325
[4]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范蔚茗 ;
郭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1) :44-55
[5]   鲁东晚白垩世玄武岩及其中幔源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J].
闫峻 ;
陈江峰 ;
谢智 ;
高天山 ;
K.A.Foland ;
张希道 ;
刘明伟 .
岩石学报, 2005, (01) :101-114
[6]   八达岭基性岩和高Ba-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华北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对比 [J].
钱青 ;
钟孙霖 ;
李通艺 ;
温大任 .
岩石学报, 2002, (03) :275-292
[7]   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北缘中生代玄武岩铅同位素组成及构造意义 [J].
匡少平 ;
张本仁 ;
凌文黎 ;
张宏飞 ;
韩吟文 .
地质学报, 2002, (01) :27-32
[8]   南口-古崖居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形成机制的地球化学制约 [J].
邵济安 ;
李献华 ;
张履桥 ;
牟保磊 ;
刘玉琳 .
地球化学, 2001, (06) :517-524
[9]   济南辉长岩体的锶、钕同位素特征 [J].
闫峻 ;
张巽 ;
陈江峰 ;
赵海玲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302-305
[10]   大别造山带南坡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 [J].
匡少平 ;
张本仁 ;
凌文黎 ;
韩吟文 .
地质科学, 2001, (02) :20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