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中国高中生实证调查

被引:33
作者
董文婷 [1 ,2 ,3 ]
熊俊梅 [1 ,2 ,3 ]
王艳红 [1 ,2 ,3 ]
机构
[1]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3]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主观幸福感; 心理病态; 高中生;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4.01.033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理论在中国高中生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213名高中生消极、积极两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最为理想,能够对心理健康内部结构做出最好的解释;依据该理论的四分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划分,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高中生,在学业压力感受和学业情绪上差异显著。结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适用于我国高中生,心理病态和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能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共同描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我国心理健康预防性干预研究现状 [J].
吴波 ;
黄希庭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2) :339-343
[2]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姜桂芳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06) :838-840
[3]   西宁市区1478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J].
张彦军 ;
李美华 .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25 (10) :17-20
[4]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 [J].
王鑫强 ;
张大均 .
中国特殊教育, 2011, (10) :68-73
[5]  
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 邓丽群.社会心理科学. 2009(06)
[6]  
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 邓丽群.社会心理科学. 2009 (06)
[7]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 [J].
邱林 ;
郑雪 ;
王雁飞 .
应用心理学 , 2008, (03) :249-254+268
[8]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J].
董妍 ;
俞国良 .
心理学报, 2007, (05) :852-860
[9]   社会支持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作用 [J].
郭学东 ;
李亚卿 ;
王立娜 ;
申继亮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05) :530-531
[10]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J].
岳颂华 ;
张卫 ;
黄红清 ;
李董平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03) :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