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初婚模式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16
作者
淡静怡
姜全保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平均初婚年龄; 曾婚比例; 婚姻表; 年龄别初婚概率;
D O I
10.16405/j.cnki.1004-129X.2020.02.002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C913.1 [恋爱、家庭、婚姻];
学科分类号
1407 ; 030301 ; 1204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的初婚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人口普查资料、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以及IPUMS数据,通过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曾婚比例、年龄别初婚概率、终身结婚期待率和预期单身寿命等指标探究我国女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初婚模式变动情况。研究发现30多年来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在波动中上升,到2017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达到25.60岁,而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推迟女性进入婚姻的时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明显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另外,通过对各教育程度平均初婚年龄标准化与分解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对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影响作用增大;20-30岁年龄段女性婚姻推迟明显,曾婚比例不断降低,但女性终身未婚比例很低,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婚姻推迟现象最为明显,但其自身的结婚意愿并未降低,大部分女性只是推迟结婚时间,并不是不结婚。对净婚姻表各指标进行计算发现1982-2010年女性的年龄别初婚概率下降,尤其在20-30岁年龄段下降明显,初婚峰值年龄推迟,结婚年龄集中现象减弱。终身结婚期待率下降速度趋缓,随着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2010年27岁之后的终身结婚期待率要高于1990年与2000年,29-35岁女性的预期单身寿命也较前30年低,较大年龄未婚女性结婚等待时间缩短。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上大学会多大程度上推迟初婚年龄?——基于IV-Tobit模型的估计 [J].
朱州 ;
赵国昌 .
人口学刊, 2019, 41 (02) :5-16
[2]   教育获得对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 [J].
杨克文 ;
李光勤 .
人口学刊, 2018, 40 (06) :5-19
[3]   教育深化对初婚年龄、生育数量的影响——基于义务教育法实施的准试验研究 [J].
杨振宇 ;
张程 .
人口与发展, 2018, 24 (01) :18-32+42
[4]   晚结婚还是不结婚——基于沈阳市人口普查资料的Hernes模型应用 [J].
杨扬 .
党政干部学刊, 2017, (09) :65-69
[5]   高等教育对青年初婚的影响及性别差异 [J].
宋健 ;
范文婷 .
青年研究, 2017, (01) :1-8+94
[7]   我国女性初婚年龄变动研究 [J].
姜玉 .
中国统计, 2015, (10) :18-20
[8]   我国人口初婚风险影响因素及其变迁——基于CGSS2010的研究 [J].
刘爽 ;
高华 .
南方人口, 2015, 30 (01) :1-14+46
[9]   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剩女?剩男? [J].
吴要武 ;
刘倩 .
经济学(季刊), 2015, 14 (01) :5-30
[10]   初婚年龄、婚龄匹配与婚姻稳定——基于CFPS 2010年调查数据 [J].
李建新 ;
王小龙 .
社会科学, 2014, (03) :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