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复兴”、司法功能与制度后果——从海瑞定理I的角度切入

被引:23
作者
艾佳慧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调解优先; 微观行动者; 理性选择; 动态博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根据海瑞定理I内含的制度逻辑,结合宏观的结构变迁模型与微观行动者视角,不仅可以从社会成本和社会结构维度构造一个纠纷类型框架图,更能从历史和司法功能转换的角度展示中国法院调解"复兴"的社会结构原因和政治原因。基于司法效率原则和前后贯之的微观行动者视角,中国的法院调解应该在区分审级和案件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审分离并回归调解最初的本意,让当事人拥有真正的调解选择权和程序主控权。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8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司法的效率之维 [J].
李家军 .
法律适用, 2009, (06) :62-67
[2]   “诉前调解”与法院的角色 [J].
傅郁林 .
法律适用, 2009, (04) :2-6
[3]   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J].
张立勇 .
人民司法, 2009, (07) :24-26
[4]   从社会变迁角度重新审视程序制度的功能 [J].
艾佳慧 .
法商研究, 2008, (06) :61-65
[6]   疑案判决的经济学原则分析 [J].
桑本谦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4) :108-122+207
[7]   “大调解”的功能及限度 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 [J].
吴英姿 .
中外法学, 2008, (02) :309-319
[8]   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7, (06) :141-156
[9]   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 [J].
吴英姿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 (03) :35-45
[10]   司法制度的合成理论 [J].
苏力 .
清华法学, 2007, (01)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