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粒径谱/生物量谱研究进展

被引:25
作者
周林滨 [1 ,2 ,3 ]
谭烨辉 [1 ,2 ]
黄良民 [1 ,2 ]
连喜平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LMB)
[2]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ED)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粒径谱; 生物量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503 [生物化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071010 ; 081704 ;
摘要
介绍了水生生物粒径谱概念,粒径谱理论的提出背景及其发展历程。综述了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型生物和鱼类粒径谱的研究现状;并以粒径谱理论在鱼类潜在产量估算方面的应用为重点,介绍了粒径谱理论的应用。回顾了国内生物粒径谱研究现状;结合新陈代谢理论、宏生态学与粒径谱理论的联系,新的粒径测量手段的应用,传统分类方法与粒径方法的关系,以及粒径谱模型研究的特点,展望未来粒径谱研究的前景。认为粒径谱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多个领域的应用,给人们以区别于传统物种分类的崭新视角,成为生态学研究,尤其是水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目前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型生物和鱼类粒径谱/生物量谱的分析方法、模型和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各类生物个体形态、结构呈现多样化,数据获取的难度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使得研究工作发展缓慢,海洋生物粒径谱研究尤其困难。随着海洋生物资源评估、利用与渔业生态系统管理的需要,应重视加强粒径谱/生物量谱的研究,包括不同类型生物的粒径分布曲线、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新陈代谢特征、时空尺度变异、粒径谱模型的假设条件和新模型的建立,以及先进测量技术应用等,这将是今后粒径谱/生物量谱研究需要引起关注的重点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3319 / 333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秋季南黄海网采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谱 [J].
左涛 ;
王俊 ;
唐启升 ;
金显仕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5) :71-80
[2]   2004年夏季台湾海峡上升流海域悬浮颗粒物粒径谱分析 [J].
叶翔 ;
李炎 ;
黄邦钦 ;
胡毅 ;
陈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2) :102-110
[3]   春季长江口邻近外海网采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谱 [J].
左涛 ;
王俊 ;
金显仕 ;
李忠义 ;
唐启升 .
生态学报, 2008, (03) :1174-1182
[4]   广东流溪河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生物量谱时空异质性 [J].
林秋奇 ;
赵帅营 ;
韩博平 .
湖泊科学, 2006, (06) :661-669
[5]   宏观生态过程的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J].
邓建明 ;
王根轩 ;
魏小平 .
生态学报, 2006, (10) :3413-3423
[6]   基于个体大小的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以广东星湖为例 [J].
赵帅营 ;
韩博平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46-2654
[7]   流溪河水库湖泊区浮游动物大小分布特征 [J].
林秋奇 ;
韩博平 .
生态科学, 2006, (03) :207-209
[8]   南黄海典型站位底栖动物粒径谱及其应用 [J].
邓可 ;
张志南 ;
黄勇 ;
于子山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127-132
[9]   东、黄海典型站位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 [J].
林岿璇 ;
张志南 ;
王睿照 .
生态学报, 2004, (02) :241-245
[10]   海洋底栖生物粒径谱的研究 [J].
王睿照 ;
张志南 .
海洋湖沼通报, 2003, (04) :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