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发酵新工艺中2-氧代-L-古洛糖酸发酵液絮凝处理研究

被引:2
作者
王毅武
尹光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D-葡萄糖串联发酵,棒状杆菌SCB3058,2-氧代-L-古洛糖酸,絮凝;
D O I
10.16522/j.cnki.cjph.1997.06.001
中图分类号
TQ460.38 [微生物作用过程];
学科分类号
100705 ;
摘要
将絮凝技术应用于D-葡萄糖直接串联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氧代-L-古洛糖酸(1)这一新工艺中第二步菌株(即能将中间体2,5-二氧代-D-葡萄糖酸转化为1的棒状杆菌SCB3058)发酵液的处理。系统研究了絮凝处理的最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种类和浓度、处理过程中的pH值和温度,是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将发酵液用适当的絮凝剂在浓度2000ppm、pH7.00和温度40°C的条件下处理4h所除去的固体杂质比用离心法多4.25倍。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D-葡萄糖串联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Ⅱ.菌株SCB3058产生2-酮基-L-古龙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J].
萨维琪 ;
何建明 ;
王毅武 ;
叶晴 ;
徐炜 ;
尹光琳 .
工业微生物, 1994, (03) :7-11
[2]   D-葡萄糖串联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I.产酸新菌株SCBl25产生中间体2,5-二酮基-D-葡萄糖酸(盐)发酵条件的研究 [J].
何建明 ;
萨维琪 ;
王毅武 ;
林海 ;
曲纯 ;
林红雨 ;
尹光琳 .
工业微生物, 1994, (02) :10-15
[3]   D-葡萄糖直接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 Ⅲ.SCB3058对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到2-酮基-L-古龙酸的转化 [J].
董文玲 ;
马志方 ;
邓贻默 ;
林海 ;
尹光琳 .
微生物学通报, 1991, (06) :329-332
[4]   D-葡萄糖直接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的研究——Ⅱ.2,5-DKG产酸菌株发酵条件 [J].
马志方 ;
董文玲 ;
王毅武 ;
叶晴 ;
尹光琳 .
微生物学通报, 1991, (04) :207-211
[5]  
絮凝化学和絮凝剂.[M].马青山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