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线与控制线及其规划方法

被引:19
作者
荣冰凌
孙宇飞
邓红兵
吴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管理; 保护线; 控制线; 河岸缓冲带; 蓝线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水质及水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但在水体保护和管理方面,一直以来缺乏适当的方法或者规范来确定明确的范围与界线,因而难以对水体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提出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线和控制线的概念,与城市蓝线类似,是对流域内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进行严格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但在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拓展了其内涵,强调以流域为单元。保护线宽度较小,线内设计植被带,类似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概念,对水体及水环境起着缓冲及保护的关键作用;控制线范围较宽,其作用主要在于控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水环境为代价。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经济发展等因素,结合岸线控制、河岸缓冲带等内容探讨了流域内水环境管理保护线和控制线确定的方法,并以鄱阳湖流域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概念和相关规划方法可有效指导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实践工作,并为各类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24 / 9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滨岸缓冲带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J].
赵杭美 ;
由文辉 ;
罗扬 ;
王金凤 ;
黄沈发 ;
吴健 ;
吴建强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4) :116-122
[2]   中国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考 [J].
蔡庆华 .
环境保护, 2007, (14) :46-48
[3]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念框架及其关键问题 [J].
郭怀成 ;
黄凯 ;
刘永 ;
郁亚娟 .
地理研究, 2007, (04) :789-798
[4]   西太湖河网区恢复与退化河岸带湿地生态及水环境功能比较 [J].
田自强 ;
韩梅 ;
张雷 .
生态学报, 2007, (07) :2812-2822
[5]   河溪缓冲带的生态功能及其管理原则 [J].
高阳 ;
高甲荣 ;
刘瑛 ;
寇忠泰 ;
段红祥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5) :94-97
[6]   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 [J].
诸葛亦斯 ;
刘德富 ;
黄钰铃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02) :63-67
[7]   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岳隽 ;
王仰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5) :35-42
[8]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J].
朱强 ;
俞孔坚 ;
李迪华 .
生态学报, 2005, (09) :2406-2412
[9]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生态学报, 2003, (01) :56-63
[10]   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J].
邓红兵 ;
王庆礼 ;
蔡庆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