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以甘肃庄浪县为例

被引:11
作者
张晓伟 [1 ]
许明祥 [1 ,2 ]
师晨迪 [3 ]
邱宇洁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农田; 有机碳固存速率;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甘肃省庄浪县梯田土壤采样分析,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及庄浪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估算梯田土壤固碳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该县农田土壤沟谷台地的有机碳含量最高,沟谷、梁峁坡地次之,沟谷川坪地有机碳最低,不同地形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2)80%的样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在6.0~11.0 g/kg之间,总体上0—20 cm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正态分布,剖面有机碳含量从上至下呈逐渐递减规律;3)现阶段庄浪县0—20 cm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0.02 t/hm2,低于全国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水平(33.45 t/hm2),近30年0—20 cm土壤固碳速率为C 63 kg/(hm2.a),近5年固碳速率为C 26 kg/(hm2.a);4)在半干旱区县域尺度上,地形部位可解释43%的有机碳变异性,有机肥、坡向和田面坡度三者之和可解释47.1%的有机碳变异性,土壤类型可解释9.9%的有机碳变异性。综合分析表明,庄浪县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在过去30年间呈增加趋势,可能与庄浪县在6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梯田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086 / 10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
    宋丰骥
    常庆瑞
    钟德燕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2) : 166 - 172+180
  • [2] 川中丘陵地区近25年来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罗怀良
    王慧萍
    陈浩
    [J]. 山地学报, 2010, 28 (02) : 212 - 217
  • [3] 安徽省贵池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变化及固碳意义
    许信旺
    潘根兴
    孙秀丽
    薛芳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 2551 - 2558
  • [4] 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
    许信旺
    潘根兴
    汪艳林
    曹志宏
    [J].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 601 - 612
  • [5] 中国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韩冰
    王效科
    逯非
    段晓男
    欧阳志云
    [J]. 生态学报, 2008, (02) : 612 - 619
  • [6] 江西兴国县农田土壤固碳潜力20a变化研究
    程先富
    史学正
    于东升
    王洪杰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7, (01) : 37 - 40
  • [7]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黄耀
    孙文娟
    [J]. 科学通报 , 2006, (07) : 750 - 763
  • [8] 不同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许信旺
    潘根兴
    侯鹏程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6) : 195 - 198+202
  • [9]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
    赵其国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 384 - 393
  • [10] 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韩冰
    王效科
    欧阳志云
    曹志强
    邹德乙
    孙宏德
    朱平
    周宝库
    [J]. 土壤通报, 2004, (04) : 401 -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