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鲳鱼冷藏期间优势腐败菌的多样性变化

被引:28
作者
蓝蔚青
谢晶
周会
张琛杰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鲳鱼; 不同时期; 冷藏; 优势腐败菌; 微生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4.4 [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冷藏鲳鱼(Pampus argenteus)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p H值、微生物指标与主要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方法:冷藏(4±1)?℃条件下,以感官评定、p H值与菌落总数为品质评价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结合生理生化鉴定法分别对冬、春两个时期的鲳鱼进行优势腐败菌的变化规律研究。将经细菌培养与分离纯化得到单菌落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再通过生理生化鉴定与革兰氏染色,初步得到菌落种类,对单菌落进行DNA提取与PCR扩增并测序。结果:冬季样品获得12种菌株,春季样品获得9种菌株。贮藏末期时,冬季样品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与比例分别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p.)21.51%、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16.13%、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52.68%与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9.68%;春季样品为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8.6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64.66%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26.72%。结论:冬、春时期中冷藏鲳鱼贮藏期间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基本一致,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在细菌种类与比例上存在差异,冬季样品的微生物种类较春季丰富。贮藏期间,随着荧光假单胞菌所占比例的增加,使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养殖大黄鱼和海水鲈鱼冷藏过程中特定腐败菌的鉴别[D]. 王庆丽.浙江工商大学. 2012
[12]  
南美白对虾腐败微生物分析与防黑变保鲜技术研究[D]. 王凌燕.青岛大学. 2012
[1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14]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东秀珠, 2001
[15]  
水产食品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沈月新主编, 2001
[16]  
Microbial and biochemical spoilage of foods: an overview[J] . Jos H.J. Huis in’t Vel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1996 (1)
[17]   太平洋牡蛎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细菌菌相变化 [J].
曹荣 ;
薛长湖 ;
刘淇 ;
殷邦忠 .
南方水产, 2010, 6 (01) :49-53
[18]   冷藏罗非鱼优势腐败菌的鉴定及其特征 [J].
郭全友 ;
杨宪 ;
时许 .
食品与机械, 2009, 25 (03) :87-90+98
[19]   罗非鱼冷藏过程细菌种群的变化 [J].
杨宪时 ;
郭全友 ;
许钟 .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6) :1050-1055
[20]   养殖大黄鱼加工和冰藏过程中鲜度和细菌类型的变化 [J].
郭全友 ;
许钟 ;
杨宪时 .
海洋渔业, 2008, (03) :26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