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气温和多年冻土变化特征

被引:26
作者
蔡汉成 [1 ,2 ]
李勇 [1 ,2 ]
杨永鹏 [1 ,2 ]
唐彩梅 [1 ,2 ]
程丽彬 [3 ]
刘锟 [1 ]
机构
[1]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 青海省冻土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关键词
土力学; 年平均气温; 天然上限; 多年冻土地温; 多年冻土退化; 阴阳坡;
D O I
10.13722/j.cnki.jrme.2015.0860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P423.3 [地面温度变化];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0706 ; 070601 ;
摘要
受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目前处于退化状态,将会对多年冻土区的工程稳定性及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基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4个气象站19552011年的气温及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阳坡侧15 m和阴坡侧35 m两个天然测温孔连续35年的实测地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和多年冻土退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的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升高,进入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80年代中期又开始逐渐升高,2000年左右开始加剧上升,升温速率呈逐渐增大的特点;风火山地区阳坡侧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在19782014年升高0.91℃,阴坡侧在19642014年升高0.58℃,多年冻土处于退化状态;在多年冻土的退化过程中,地温曲线类型发生着转变,阳坡侧地温曲线由最初的正梯度型转变为过渡的零梯度型,又转变为目前的负梯度型,阴坡侧地温曲线目前处于正梯度型向零梯度型过渡的阶段;阴坡侧多年冻土的退化程度远小于阳坡侧,阴阳坡冻土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寒季地温差异造成的;天然上限对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为敏感,其变化规律与气候变化规律呈显著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34 / 14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冻土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 , 徐斅祖, 2010
[12]  
寒区岩土工程引论[M].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刘建坤, 2005
[13]  
Changes in active layer thickness over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from 1995 to 2007[J] . Wu,Qingbai,Zhang,Tingjun.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2010 (9)
[1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过程及方式 [J].
吴吉春 ;
盛煜 ;
吴青柏 ;
温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1) :1570-1578
[15]   近45年青藏高原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J].
张文纲 ;
李述训 ;
庞强强 .
地理学报, 2008, (11) :1151-1159
[16]   高温冻结粘土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分布规律 [J].
赖远明 ;
李双洋 ;
高志华 ;
常小晓 .
冰川冻土, 2007, (06) :969-976
[17]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辨识 [J].
张国胜 ;
李林 ;
汪青春 ;
王振宇 ;
朱西德 .
地理科学, 2007, (03) :337-341
[18]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的地温特征及退化方式 [J].
金会军 ;
赵林 ;
王绍令 ;
晋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1009-1019
[19]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2005, (01) :3-11
[20]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及其异常类型的研究 [J].
李林 ;
朱西德 ;
秦宁生 ;
王振宇 ;
汪青春 ;
周陆生 .
高原气象, 2003, (05) :52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