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响应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改善策略

被引:22
作者
徐建英 [1 ]
柳文华 [2 ]
常静 [1 ]
马礼 [1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不详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参与式农户评估; 生态改善; 农牧协调; 经济需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农户是农村地区生产和决策的基本单位,其生计策略和认知态度对当地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基于农户生计策略和认知响应的调查分析是探讨生态改善策略的重要方法。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红旗滩小流域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对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农户对农业及农业政策的响应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户经营结构具有典型的农牧二元特征,农、牧业之间相互依赖,分别解决粮食和增收问题,相对而言,农户对牧业生产抱有较高的期望。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和禁牧政策持相反的态度。结合研究区域的生态和社会经济背景,对上述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须考虑和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即农牧协调问题、农户的经济需求问题和农户的经营行为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126 / 61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户对环境移民政策及重建预案的认知与响应——西南喀斯特移民迁出区研究 [J].
于一尊 ;
王克林 ;
陈洪松 ;
徐丽丽 ;
傅伟 ;
张伟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170-1180
[2]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响应与影响因素——以甘肃定西大牛流域为例 [J].
马岩 ;
陈利顶 ;
虎陈霞 .
地理科学, 2008, (01) :34-39
[3]   农牧交错带种植模式与种养模式的能值评价 [J].
李飞 ;
林慧龙 ;
常生华 .
草地学报, 2007, (04) :322-326
[4]   农牧交错带适度人口规模与人口再分布初步研究——以阴山北部丘陵区武川县为例 [J].
郭永昌 ;
海春兴 ;
李占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4) :21-25
[5]   人地作用关系中生态陷阱现象解析 [J].
张力小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67-2173
[6]   农牧交错带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与前景 [J].
何文清 ;
赵彩霞 ;
隋鹏 ;
高旺盛 ;
严昌荣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4) :119-122+128
[8]   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还草经济政策优化调控 [J].
甘超华 ;
马礼 ;
南秋菊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4) :66-69
[9]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户对退耕政策及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响应 [J].
连纲 ;
郭旭东 ;
傅伯杰 ;
王静 ;
何挺 .
生态学报, 2005, (07) :1741-1747
[10]   人口因素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其其格 ;
海春兴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5, (02) :2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