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净生态系统CO交换量的比较

被引:13
作者
刘晓琴 [1 ,2 ]
吴启华 [1 ,2 ]
李红琴 [1 ,3 ]
毛绍娟 [1 ,2 ]
李英年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寒草甸; 不同封育年限; 植被/土壤碳密度;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封育是推广范围最广的草地恢复措施之一.为研究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变化,对1a、6a和16a不同封育年限样地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高寒草甸植被现存碳密度表现出封育16a>封育1a>封育6a,分别为1 522.57gC·m-2、1 323.12gC·m-2和1 148.17gC·m-2,但不同封育年限之间植被现存碳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碳密度垂直分布明显,0~5cm和5~10cm土层有机碳密度较高,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明显下降,土壤容重上升;不同封育年限之间0~40cm层次土壤碳密度和土壤容重差异性均不显著,但仍可表现出土壤碳密度封育1a>封育6a>封育16a,分别为28 636.32gC·m-2、26 570.92gC·m-2和26 060.71gC·m-2;同时,土壤容重随封育时间延长而下降.对7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率(NEE)监测来看,封育1a植被土壤碳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封育16a(P<0.05);而排放率与封育16a样地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青南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固碳潜力 [J].
李英年 ;
徐世晓 ;
赵亮 ;
张法伟 .
冰川冻土, 2012, (05) :1157-1164
[2]   祁连山石羊河上游山区土壤侵蚀的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J].
汤萃文 ;
张忠明 ;
肖笃宁 ;
杨国靖 .
冰川冻土, 2012, 34 (01) :105-113
[3]   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碳库管理指数 [J].
邱莉萍 ;
张兴昌 ;
程积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05) :1166-1171
[4]   长期封育对不同类型草地碳贮量及其固持速率的影响 [J].
何念鹏 ;
韩兴国 ;
于贵瑞 .
生态学报, 2011, 31 (15) :4270-4276
[5]   祁连山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CO2通量变化特征 [J].
王杰 ;
叶柏生 ;
张世强 ;
李静 ;
吴锦奎 ;
周兆叶 .
冰川冻土, 2011, 33 (03) :646-653
[6]   围栏封育对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J].
曹成有 ;
邵建飞 ;
蒋德明 ;
崔振波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3) :427-430+451
[7]   短期围栏封育对藏北3类退化高寒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J].
赵景学 ;
祁彪 ;
多吉顿珠 ;
尚占环 .
草业科学, 2011, (01) :59-62
[8]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增汇潜力估测方法 [J].
曹广民 ;
龙瑞军 ;
张法伟 ;
李以康 ;
林丽 ;
郭小伟 ;
韩道瑞 ;
李婧 .
生态学报, 2010, 30 (23) :6591-6597
[9]   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土壤与植被位移后土壤碳氮的短期变化特征 [J].
李英年 ;
张法伟 ;
薛晓娟 ;
孙建文 ;
王建雷 ;
李婧梅 ;
宋成刚 .
冰川冻土, 2010, (04) :810-815
[10]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J].
岳广阳 ;
赵林 ;
赵拥华 ;
李元寿 .
冰川冻土, 2010, (01) :16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