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学方法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过程的正演和评价

被引:41
作者
谢树成 [1 ]
殷鸿福 [1 ]
解习农 [2 ]
秦建中 [3 ]
史晓颖 [2 ]
胡超涌 [1 ]
颜佳新 [1 ]
黄俊华 [2 ]
周炼 [2 ]
杨香华 [4 ]
王永标 [1 ]
徐思煌 [4 ]
腾格尔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4]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地球生物学; 评价体系; 地球生物相; 生产力; 有机埋藏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烃源岩存在生烃和排烃过程,高-过成熟区还叠加了烃源岩有机质的强烈改造和破坏,从海相地层残余有机质出发评价烃源岩的反演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探索生命系统与地球系统相互作用为主题的地球生物学为正演烃源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子地球生物学、地球微生物学、地球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地球生物学的各分支学科(要素)为恢复烃源岩形成时的生产力及其组成、沉积有机质的量和类型、有机埋藏量及其过程和类型等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分别论述了如何利用地球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来定量计算原始生产力、沉积有机质和埋藏有机质.表征地球生物学过程的地球生物相则综合和集成了烃源岩生物相、有机相和沉积相的相关信息,包含了生境型(群落型)、生产力和有机埋藏等定量化指标,它为建立优质烃源岩的地球生物学评价体系服务.通过烃源岩实验模拟得出的有机质恢复系数对残余有机碳进行恢复,并与地球生物学得出的埋藏有机质进行量的对比,由此实现地球生物学方法与传统反演方法的接口和校正.
引用
收藏
页码:727 / 74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从生物脂类化合物到沉积有机质的变化及其对正演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的启示 [J].
王红梅 ;
马相如 ;
刘邓 ;
杨小芬 ;
李继红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48-754
[2]   海相碳酸盐岩中的铁:烃源岩古生产力评估的新指标 [J].
胡超涌 ;
潘涵香 ;
马仲武 ;
沈尔卜 ;
颜佳新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55-758
[3]   从地球生物学角度讨论华南中二叠世海相烃源岩缺氧沉积环境成因模式 [J].
颜佳新 ;
刘新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89-796
[4]   地球微生物过程与潜在烃源岩的形成:钙质微生物岩 [J].
杨浩 ;
王永标 ;
陈林 ;
董曼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97-802
[5]   海相高演化烃源岩总有机碳恢复系数研究 [J].
秦建中 ;
郑伦举 ;
腾格尔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853-860
[6]   扬子克拉通古大陆边缘Mo同位素特征及对有机埋藏量的指示意义 [J].
周炼 ;
周红兵 ;
李茉 ;
王峰 ;
Corey Archer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59-766
[7]   浙江煤山P/T之交碳同位素对有机碳埋藏的指示意义 [J].
黄俊华 ;
罗根明 ;
白晓 ;
汤新燕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67-773
[8]   海相烃源岩的正反演对比分析 [J].
解习农 ;
殷鸿福 ;
谢树成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861-867
[9]   从古生物学到地球生物学的跨越 [J].
谢树成 ;
龚一鸣 ;
童金南 ;
史晓颖 ;
赖旭龙 ;
冯庆来 ;
王红梅 ;
杜远生 ;
王永标 ;
颜佳新 ;
张克信 ;
殷鸿福 .
科学通报 , 2006, (19) :2327-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