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

被引:16
作者
徐胜林 [1 ,2 ]
陈洪德 [1 ,2 ]
陈安清 [3 ]
林良彪 [1 ,2 ]
李君文 [4 ]
杨俊斌 [5 ]
高山 [6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3] 浙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所
[4]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6]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辽河分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层序; 生储盖组合; 泥盆系—中三叠统;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层序格架内讨论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储集层发育特征及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结合盆地现有的油气勘探成果,建立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图解。研究表明,二级层序格架内盆地发育2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储集层:SS5和SS6海侵期,以发育富有机质暗色碳酸盐岩和泥岩为特征,克拉通台内坳陷和深水陆棚的烃源岩在后期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生烃中心;SS4海侵体系域储集层主要是一套与古隆起相关的岩溶储集层,SS5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SS6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储集层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发育综合型、高位型、海侵型3种生储盖组合;区域性烃源岩发育于二级层序海侵期;区域性储集层发育于二级层序高位期;区域性盖层分布与烃源岩展布特征具有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J].
赵文智 ;
王红军 ;
徐春春 ;
卞从胜 ;
汪泽成 ;
高晓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46-157
[2]   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对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碎屑岩储集层为例 [J].
黄洁 ;
朱如凯 ;
侯读杰 ;
阮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58-166
[3]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气藏两种气源生气史及相对贡献 [J].
王民 ;
卢双舫 ;
李吉君 ;
薛海涛 ;
宋建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67-173
[4]   川东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与鲕滩展布特征研究 [J].
徐胜林 ;
陈洪德 ;
林良彪 ;
陈安清 .
石油物探, 2009, 48 (06) :577-583+16
[5]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 [J].
朱如凯 ;
赵霞 ;
刘柳红 ;
王雪松 ;
张鼐 ;
郭宏莉 ;
宋丽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46-55
[6]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及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148-156+163
[7]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李国军 ;
郑荣才 ;
唐玉林 ;
汪洋 ;
唐楷 .
岩性油气藏, 2007, (04) :64-70
[8]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J].
陈洪德 ;
庞林 ;
倪新锋 ;
郝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1) :13-18
[9]   关于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谭钦银 ;
余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26-331
[10]   华南海相下组合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J].
陈洪德 ;
倪新锋 ;
田景春 ;
韦东晓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37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