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与分布——以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为例

被引:18
作者
毛治国 [1 ]
樊太亮 [2 ]
王宏语 [2 ]
孙圆辉 [1 ]
刘亚明 [1 ]
高志前 [2 ]
白斌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盆地能源地质实验室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层序地层格架; 成藏要素; 新生代; 南苏门答腊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厘定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地层层序发育演化的规律性与旋回性控制了烃源岩、疏导体系以及储集层、盖层发育的位置和组合方式。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中的分布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集层展布、生储盖组合型式及疏导体系等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发育3大类8亚类岩性-地层油气藏,构成盆地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勘探领域。图5参32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分析 [J].
李德江 ;
朱筱敏 ;
董艳蕾 ;
张小静 ;
陈建庆 ;
孙琦 ;
熊作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69-676
[2]   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初探 [J].
赵文智 ;
邹才能 ;
谷志东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3) :273-284
[3]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J].
贾承造 ;
赵文智 ;
邹才能 ;
冯志强 ;
袁选俊 ;
池英柳 ;
陶士振 ;
薛叔浩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3) :257-272
[4]   兴隆台地区沙三段砂体发育模式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J].
高先志 ;
李晓光 ;
李敬生 ;
单俊峰 ;
解玉宝 ;
刘宝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87-189+225
[5]   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J].
赵文智 ;
方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29-134
[6]   不整合面的结构与油气聚集 [J].
何登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42-149+201
[7]   层序地层学在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早期地质评价阶段的应用——以川东北罗家寨鲕滩气藏为例 [J].
郑雅丽 ;
丁国生 ;
张险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66-469
[8]   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与模式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张俊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78-183
[9]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 [J].
冯有良 ;
徐秀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22-25+31
[10]   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