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分布及油气地质基础问题

被引:105
作者
马永生 [1 ]
何登发 [2 ]
蔡勋育 [1 ]
刘波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3]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储集层; 油气潜力; 油气发现;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在陆上与海域广泛分布,尤以陆上最具特色。中国大陆由小克拉通地块、微地块及其间的造山带镶嵌构成,发育于这些克拉通上的海相古生代盆地规模小、盆内分异明显、盆缘改造强烈,受中新生代巨厚沉积物覆盖,海相碳酸盐岩埋深大、热演化程度高,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成藏与分布复杂。自威远、靖边气田发现以来,尤其是近年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大型油气田发现以来,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前景逐渐明朗。长期的勘探实践发现了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礁滩体、白云岩、岩溶缝洞体、裂缝带等四类储集体,它们受沉积、成岩与构造演化的共同制约;礁/滩储层、斜坡区岩溶、风化壳岩溶、裂缝带均可大规模成藏。目前,海相碳酸盐岩的深化研究与持续勘探面临一系列重大难题。在基础科学层面,古老生物群落、古生态、古气候与古地理特征及其耦合关系,克拉通盆地的成因与构造-沉积分异机制,原始盆地面貌及其演化过程,沉积充填动力学等研究方面亟待加强;在油气勘探应用层面,在岩相古地理重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精细刻画与台地内部结构细化、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期叠加改造机理、岩溶储集层成因分类、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描述和评价技术等研究方面需要不断深入,在源-储配置、油气成藏过程、油气保存与调整再分配,油气富集规律方面需要深入探索。建议整体与动态研究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成盆-成岩-成储-成藏"的全要素、全过程,厘定古裂陷槽、古台地、古隆起的分布,落实烃源岩、有利储集层(礁滩体、白云岩、顺层与层间岩溶、裂缝带等)的分布及其配置关系,构建符合实际的油气成藏模式,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奠定基础,促进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持续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007 / 102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1]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12]  
Geology of Carbonate reservoirs:The Identification;Descrip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Carbonate Rocks..Ahr W M;.John Wiley&Sons;Inc.2008,
[13]   塔里木盆地中奥陶世一间房组沉积时期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 [J].
高华华 ;
何登发 ;
童晓光 ;
温志新 ;
王兆明 ;
何金有 .
古地理学报, 2016, 18 (06) :986-1001
[14]   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J].
刘树根 ;
王一刚 ;
孙玮 ;
钟勇 ;
洪海涛 ;
邓宾 ;
夏茂龙 ;
宋金民 ;
文应初 ;
吴娟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01) :1-23
[15]   一张相图引发的奇迹——论活动论构造—古地理 [J].
何登发 ;
李德生 ;
王成善 .
地质科学, 2015, 50 (02) :391-409
[16]   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纪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 [J].
李皎 ;
何登发 .
古地理学报, 2014, 16 (04) :441-460
[17]   侧向供烃成藏——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膏盐岩下天然气成藏新认识 [J].
杨华 ;
包洪平 ;
马占荣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4) :19-26
[18]   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J].
杜金虎 ;
邹才能 ;
徐春春 ;
何海清 ;
沈平 ;
杨跃明 ;
李亚林 ;
魏国齐 ;
汪泽成 ;
杨雨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3) :268-277
[19]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J].
梅庆华 ;
何登发 ;
文竹 ;
李英强 ;
李皎 .
石油学报, 2014, 35 (01) :11-25
[20]   中国深层油气形成、分布与潜力分析 [J].
孙龙德 ;
邹才能 ;
朱如凯 ;
张云辉 ;
张水昌 ;
张宝民 ;
朱光有 ;
高志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6) :64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