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基因组分析四川泡菜母水作引子的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

被引:28
作者
佟婷婷
田丰伟
王刚
刘小鸣
张灏
陈卫
机构
[1]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关键词
宏基因组; 泡菜; 母水引子; 发酵过程; 细菌多样性;
D O 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21.027
中图分类号
TS255.54 [渍菜、泡菜];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以泡菜母水作引子的蔬菜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并对泡菜质量控制和泡菜中功能性细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采集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提取基因组,PCR扩增16S r RNA的V3+V4区并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发酵不同时间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以老坛水作引子的发酵过程中发酵启动时魏斯氏菌属可达到74.5%,而之后则在10%左右,取而代之成为优势菌的是乳杆菌属,含量达到80%85%。说明泡菜发酵中启动菌为魏斯氏菌属,发酵的关键菌为乳杆菌属,同时表明四川泡菜是优良的微生物资源,可用于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益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魏斯氏菌的研究现状 [J].
王海娟 ;
戴雨珂 ;
潘渠 .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 9 (06) :747-750
[2]   四川泡菜中乳酸菌的抗菌性研究 [J].
杨婧 ;
尹礼国 ;
马伟玲 ;
张文学 .
中国调味品, 2014, 39 (07) :1-4
[3]   四川泡菜中产γ-氨基丁酸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 [J].
董玲 ;
朱宇 ;
姚英政 ;
阙付有 .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3, 49 (04) :77-80
[4]   利用16S rRNA分析传统四川发酵泡菜中的细菌多样性 [J].
田伟 ;
张琦 ;
邓珍珍 ;
刘森 ;
李明元 ;
车振明 ;
马力 ;
向文良 .
食品科学 , 2013, (17) :215-218
[5]   四川泡菜与乳酸菌的研究 [J].
陈功 ;
余文华 ;
张其圣 ;
宋萍 ;
张蓓蓓 ;
刘竹 ;
游敬刚 ;
李恒 ;
张颖 ;
冯宽 .
中国酿造, 2012, 31 (09) :151-154
[6]   蔬菜发酵的微生物及其对产品风味的影响 [J].
刘甜甜 ;
谭兴和 .
农产品加工, 2012, (05) :73-74+76
[7]   从中国泡菜看四川泡菜及泡菜坛 [J].
陈功 ;
夏有书 ;
张其圣 ;
李恒 ;
余文华 .
中国酿造, 2010, (08) :5-8
[8]   四川泡菜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J].
汪红 ;
曹瑜 ;
罗时宇 ;
吴航静 ;
刘芳 ;
曹毅 ;
乔代蓉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5 (06) :1509-1512
[9]   泡菜的功能及防腐研究进展 [J].
李书华 ;
蒲彪 ;
陈封政 .
中国酿造, 2005, (04) :6-8
[10]  
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microbial functional redundancies and specificities in a soil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and crop-management regimes[J] . Renata Carolini Souza,Mariangela Hungria,Maurício Egídio Cant?o,Ana Tereza Ribeiro Vasconcelos,Marco Antonio Nogueira,Vania Aparecida Vicente.Applied Soil Ecology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