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ID多态性荟萃分析

被引:19
作者
屈会起
卢杨
林珊
邱明才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天津市北辰医院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
关键词
肽基二肽酶A; 基因缺失; 多态现象(遗传学); 高血压; 综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对国人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内含子 16插入 (Ⅰ ) /缺失 (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进行荟萃 (Meta)分析。方法 以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 ,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 ,排除发表偏倚的影响 ,应用REVMAN3 1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  18个相关文献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研究共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组 16 12例 ,健康对照组 1710例 ,合并DD/ (ID +Ⅱ )OR(95 %可信区间 )为 1 37(1 15~ 1 6 3) ,P <0 0 1。结论 国人 (汉族人为主 )ACE/ID多态性的DD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增加有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血管紧张素原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J].
叶琼 ;
吴可贵 ;
谢良地 ;
曾开淇 ;
林经安 ;
林从容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0, (01) :31-34
[2]   高血压患者ACE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浆AngⅡ水平及其抑制药作用关系研究──附76例检测分析 [J].
王继文 ;
劳绮云 ;
陈次滨 ;
吴沃栋 .
新医学, 2000, (01) :19-20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J].
吴寿领 ;
高明 ;
冯绍儒 ;
高竟生 ;
李可兵 ;
郑晓明 ;
施继红 ;
洪江 ;
郝冰 .
中国综合临床, 1999, (06) :509-510
[4]   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J].
占伊扬 ;
钱卫冲 ;
王海燕 .
临床医学, 1999, (11) :1-3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 [J].
曹文 ;
凌树森 ;
张启高 ;
陈亚利 .
药学学报, 1999, (09) :655-657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并脑梗死的关系 [J].
余惠珍 ;
白玉茹 .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 (02) :34-36
[7]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序列测定 [J].
谈红 ;
张国元 ;
黄超 ;
朱奎 ;
潘其兴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1999, (03) :17-20
[8]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J].
赖玉琼,熊华峰,胡晖,崔金环 ;
刘晓松 .
高血压杂志, 1999, (02) :39-41
[9]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ACE基因的多态性与血管损害相关性的研究 [J].
张强 ;
辛培玲 ;
潘光 ;
张献忠 ;
王曙光 .
高血压杂志, 1999, (02) :35-37
[10]   ACE基因多态性及循环中酶活性与EHT的关系及赖诺普利对其疗效的观察 [J].
刘克强 ;
李雪彪 ;
齐新 ;
刘明洲 ;
穆红 .
天津医药, 1999, (06) :32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