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方法体系

被引:9
作者
高江波 [1 ]
焦珂伟 [1 ,2 ]
吴绍洪 [1 ]
郭灵辉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 研究范式; 理论范式; 分析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将会在本世纪持续,针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而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并不规范,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基于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理论范式和构造范式概念,梳理、集成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脆弱性-要素分离-不确定性-风险"理论框架,总结相应的方法体系包括实地观测与科学实验、数值模型和统计方法、风险定量化评估框架等。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应遵循理论范式"四要素"的逻辑关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力求相关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化,以利增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科学性及其成果的应用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169 / 21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一个基于生态地理区域的研究(英文) [J].
赵东升 ;
吴绍洪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2) :237-248
[2]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弊 [J].
吴绍洪 ;
黄季焜 ;
刘燕华 ;
高江波 ;
杨军 ;
王文涛 ;
尹云鹤 ;
栾浩 ;
董婉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1) :7-13
[3]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框架研究 [J].
刘燕华 ;
钱凤魁 ;
王文涛 ;
葛全胜 ;
马翠梅 ;
张九天 ;
何霄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1-6
[4]   关于中国北方水资源问题的再认识 [J].
张建云 ;
贺瑞敏 ;
齐晶 ;
刘翠善 ;
王国庆 ;
金君良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3) :303-310
[5]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J].
熊伟 ;
杨婕 ;
吴文斌 ;
黄丹丹 ;
曹阳 .
生态学报, 2013, 33 (02) :509-518
[6]   基于统计模型识别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贡献的研究进展 [J].
史文娇 ;
陶福禄 ;
张朝 .
地理学报, 2012, 67 (09) :1213-1222
[7]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 [J].
葛全胜 ;
郑景云 ;
郝志新 ;
刘浩龙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 42 (06) :934-942
[8]   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 [J].
王宁 ;
张利权 ;
袁琳 ;
曹浩冰 .
生态学报, 2012, 32 (07) :2248-2258
[9]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物量影响的概率预测和不确定性分析 [J].
刘玉洁 ;
陶福禄 .
地理学报, 2012, 67 (03) :337-345
[10]   气候变化风险研究的初步探讨 [J].
吴绍洪 ;
潘韬 ;
贺山峰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5) :36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