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策略

被引:39
作者
王永固 [1 ]
聂瑕 [1 ]
王会军 [2 ]
莫世荣 [2 ]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2]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互联网+”; 名师工作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G525.1 [教师状况];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04 ; 0401 ;
摘要
"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载体与平台。该研究提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问题,分析"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构成要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名师网络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三个新难题:教师个体缺少关联、研修活动开展匮乏和教学资源单向构建;"互联网+"名师工作室包含五个构成要素:研修主题、教师群组、研修活动、研修资源和研修环境;"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内在机制:集聚效应、师承效应、互惠效应、共生效应和迭代创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对应策略:构建动力强劲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加速名师网络工作室发生集聚效应及其联动效应,构建强有力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营造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1]  
名师网络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D]. 林策.浙江工业大学 2017
[12]   INCORPORATING FAIRNESS INTO GAME-THEORY AND ECONOMICS [J].
RABIN, M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 83 (05) :1281-1302
[13]   反思性实践视域下的名师工作室:研修理念、原则与过程 [J].
单慧璐 ;
刘力 .
教育发展研究, 2015, (12) :46-51+64
[14]   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检视与思考 [J].
孙兴华 ;
马云鹏 .
教育研究, 2015, 36 (05) :105-113
[15]   诺贝尔科学奖跨学科师承效应定量研究 [J].
门伟莉 ;
张志强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4) :498-506
[16]   师承效应——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 [J].
张意忠 .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4, 30 (05) :48-54+116
[17]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师承效应量化研究 [J].
张志强 ;
门伟莉 .
情报学报, 2014, (09) :926-935
[18]   生态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 [J].
虞伟庚 .
教育发展研究, 2012, 32 (12) :64-68
[19]   名师与高徒——科技创新中的“师承效应”剖析 [J].
曾华锋 ;
石海明 ;
李建明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 32 (02) :20-22
[20]   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张同全 .
现代管理科学, 2008, (08) :83-8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