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乌鲁木齐市低层大气稳定度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
被引:7
作者:
金莉莉
[1
,2
]
何清
[1
,2
]
李振杰
[3
]
缪启龙
[4
]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1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2]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
[3] 云南省临沧市气象局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大气稳定度;
频率;
统计特征;
乌鲁木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10 min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温差法、温差-风速法、风速比法、理查森数法和总体理查森数法计算的AF类大气稳定度的适用性,表明温差-风速法更适合乌鲁木齐市大气稳定度的分类,运用该方法计算出的AF类稳定度进而统计分析乌鲁木齐市城区和郊区稳定度的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郊区稳定类所占比例高于城区,城区中性类高于郊区,南郊和城区不稳定类高于北郊。中性类在冬季较大,春季和秋季较低;不稳定类在6月最高、9和1月最低;稳定类在10和1月最高、6和7月最低。白天以不稳定为主(占全天88.3%96.3%)、夜间以稳定为主(占全天51.3%60%),夏季最明显。不稳定与中性、稳定的日变化相反,郊区日出时和城区日出后2 h左右稳定类频率最大。中性(D类)在日出和日落后1~3 h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寒潮天气稳定性比高温天气强,静风天气郊区稳定类比大风天气强,扬沙发生前以中性和稳定类稳定度为主、发生时和发生后以不稳定为主,降雨天气不稳定类比暴雪天气强。春季和夏季重污染天气B、C和F类为主,夏季南郊和近北郊C和F类约45%,秋季B和E类为主,约40%50%;冬季城区D类频率最大,南郊、北郊和近北郊F类频率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996 / 1006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