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3”河西走廊特强沙尘暴演变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11
作者
钱莉 [1 ,2 ]
滕杰 [2 ]
胡津革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
关键词
特强沙尘暴; 发生机制; 诊断分析; 物理量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5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数值预报产品,对2014年4月23日甘肃河西走廊发生的特强沙尘暴过程形成和减弱原因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乌拉尔山脊前不稳定槽强烈发展,极地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是这次特强沙尘暴产生的大尺度触发系统,地面冷锋所带来的强风是产生特强沙尘暴的主要原因。特强沙尘暴在河西走廊中西部增强的原因:700~850 hPa河西走廊近乎中性的温度层结,加上强冷平流和低空急流,有利于锋生和动量下传;地面冷锋强变压、变温梯度及日变化促使沙尘暴在河西西部爆发性发展。河西走廊中西部低空强上升运动有利于增大近地面沙尘浓度;强烈的温度差动平流和垂直风切变,加大了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特强沙尘暴在河西走廊东部减弱的原因:造成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在河西东部北行减弱及河西走廊狭管效应地形环境消失;午夜日变化造成锋消;前期持续阴雨天气,使疏松裸露的地表土壤和沙漠形成一层板结层,增加起沙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45 / 7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温度平流在沙尘暴和大风天气预报中的差异分析 [J].
孙永刚 ;
孟雪峰 ;
荀学义 ;
袁慧敏 ;
仲夏 .
气象, 2014, 40 (11) :1302-1307
[2]   2014年4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J].
樊利强 ;
张涛 ;
孙瑾 .
气象, 2014, 40 (07) :898-904
[3]   基于CALIPSO资料的沙尘暴过程沙尘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J].
姜学恭 ;
陈受钧 ;
云静波 .
气象, 2014, 40 (03) :269-279
[4]   影响北京的一例沙尘天气过程的起沙沉降及输送路径分析 [J].
张亚妮 ;
张碧辉 ;
宗志平 ;
吴英 .
气象, 2013, 39 (07) :911-922
[5]   河西走廊一次特强沙尘暴的热力动力特征分析 [J].
王伏村 ;
许东蓓 ;
王宝鉴 ;
付有智 .
气象, 2012, 38 (08) :950-959
[6]   河西走廊“2010.04.24”特强沙尘暴特征分析 [J].
赵庆云 ;
张武 ;
吕萍 ;
闭建荣 ;
狄潇泓 ;
黄建平 .
高原气象 , 2012, (03) :688-696
[7]   水平螺旋度在沙尘暴预报中的应用 [J].
李岩瑛 ;
张强 .
气象学报, 2012, 70 (01) :144-154
[8]   河西走廊“2010.4.24”黑风成因分析 [J].
钱莉 ;
杨永龙 ;
王荣喆 .
高原气象, 2011, (06) :1653-1660
[9]   浅论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对区域天气气候的特殊作用 [J].
张强 ;
黄荣辉 ;
王胜 .
干旱气象, 2011, (02) :133-136
[10]   河西走廊东部强沙尘暴分布特征及飑线天气引发强沙尘暴特例分析 [J].
钱莉 ;
李岩瑛 ;
杨永龙 ;
杨晓玲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1) :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