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体构型特征与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为例

被引:32
作者
赵伦 [1 ]
梁宏伟 [1 ]
张祥忠 [1 ]
陈礼 [1 ]
王进财 [1 ]
曹海丽 [1 ]
宋晓威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关键词
三角洲砂体; 曲流河砂体; 辫状河砂体; 砂体构型; 水驱开发效果; 剩余油分布; 剩余油挖潜; 南图尔盖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82002 ;
摘要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 South油田为例,通过对曲流河、辫状河和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开发效果、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类型砂体构型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模式。辫状河砂体构型特征简单,为近水平泥质夹层分布的"泛连通体"构型模式,水驱波及较均匀,边底水推进快,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近水平的泥质落淤层"垂向遮挡控油模式";曲流河砂体构型特征为废弃河道和点坝内泥质侧积层的"半连通体"构型模式,注入水主要沿砂体中下部波及,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废弃河道和泥质侧积层"侧向遮挡控油模式";三角洲砂体构型特征复杂,为侧向与垂向泥岩隔层和泥质夹层发育的"镶嵌式"构型模式,注入水主要沿水流优势通道波及,波及程度相对较弱,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模式为泥岩隔层和泥质夹层的"复合遮挡控油模式"。不同类型砂体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Influence of meandering river sandstone architecture on waterflooding mechanisms: a case study of the M-I layer in the Kumkol Oilfield, Kazakhstan[J]. Wang Jincai,Zhao Lun,Zhang Xiangzhong,Tian Zhongyuan,Chen Xi,He Ling.Petroleum Science. 2014(01)
[2]   砂体叠置结构及构型特征对水驱规律的影响——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为例 [J].
赵伦 ;
王进财 ;
陈礼 ;
陈希 ;
范子菲 ;
张祥忠 ;
田中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1) :86-94
[3]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类型及其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 [J].
孙天建 ;
穆龙新 ;
赵国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1) :112-120
[4]   储集层构型分级套合模拟方法 [J].
李宇鹏 ;
吴胜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5) :630-635
[5]   特高含水开发期曲流河储层构型深化研究及应用 [J].
宁士华 ;
肖斐 ;
束宁凯 .
断块油气田, 2013, 20 (03) :354-358
[6]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以扶余油田探51区块为例 [J].
赵小庆 ;
鲍志东 ;
刘宗飞 ;
赵华 ;
柴秋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181-187
[7]   基于空间矢量的点坝砂体储层构型建模 [J].
李宇鹏 ;
吴胜和 ;
耿丽慧 ;
Mehran MHasanpour ;
印森林 ;
陈玉琨 .
石油学报, 2013, 34 (01) :133-139
[8]   曲流河点坝内部超精细建模研究——以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为例 [J].
邹拓 ;
吴淑艳 ;
陈晓智 ;
张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 23 (06) :1163-1169
[9]   扶余油田基于单因素解析多因素耦合的剩余油预测 [J].
封从军 ;
鲍志东 ;
陈炳春 ;
魏兆胜 ;
汪莹 .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465-471
[10]   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面临的问题与基于沉积成因的地质表征方法 [J].
于兴河 .
地学前缘, 2012, 19 (02)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