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体叠置结构及构型特征对水驱规律的影响——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为例

被引:42
作者
赵伦
王进财
陈礼
陈希
范子菲
张祥忠
田中元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南图尔盖盆地; 砂体类型; 曲流河; 辫状河; 三角洲; 水淹程度; 水驱特征; 剩余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Kumkol高含水油田为例,建立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3种沉积砂体构型模式,研究不同类型砂体接触叠置关系及内部构型特征对水淹规律、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曲流河砂体内部以侧积层为主要构型特征,砂体间叠置关系简单,注入水主要沿砂体下部突进,造成底部优先水淹,中强水淹厚度比例占51.8%;辫状河砂体内部以近水平分布的落淤层发育为特征,砂体非均质程度低,纵向上水驱波及比较均匀,中强水淹比例高达81.7%;三角洲砂体叠置结构与构型特征相对比较复杂,不同砂体之间频繁叠置,砂体内部发育泥质夹层,注入水推进一方面受到砂体间的不渗透或者低渗透层遮挡,同时在砂体内部受泥质夹层的影响,水驱波及范围小,中强水淹仅占32.6%。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辫状河砂体含水上升速度慢,无水采出程度高,水驱开发效果最好;三角洲砂体水驱波及差,含水上升快,无水采出程度低,水驱开发效果最差,潜力较大;曲流河砂体介于二者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储集层构型分级套合模拟方法 [J].
李宇鹏 ;
吴胜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5) :630-635
[2]   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以胜坨油田三区沙二段9砂层组河口坝储集层为例 [J].
梁宏伟 ;
吴胜和 ;
王军 ;
岳大力 ;
李宇鹏 ;
印森林 ;
喻宸 ;
王夏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4) :436-442
[3]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以扶余油田探51区块为例 [J].
赵小庆 ;
鲍志东 ;
刘宗飞 ;
赵华 ;
柴秋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2) :181-187
[4]   滨岸相碎屑岩储集层构型动态评价 [J].
龙明 ;
徐怀民 ;
江同文 ;
牛玉杰 ;
徐朝晖 ;
陈玉琨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6) :754-763
[5]   高含水阶段重新认识水驱油效率 [J].
纪淑红 ;
田昌炳 ;
石成方 ;
叶继根 ;
张祖波 ;
傅秀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3) :338-345
[6]   河流相储层特征及识别:一个老河口油田的实例分析(英文) [J].
张军华 ;
刘振 ;
朱博华 ;
冯德永 ;
张明振 ;
张学芳 .
AppliedGeophysics, 2011, 8 (03) :181-188+239
[7]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温立峰 ;
吴胜和 ;
王延忠 ;
岳大力 ;
李艳平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 (04) :1072-1078
[8]   辫状河储层构型分析 [J].
刘钰铭 ;
侯加根 ;
王连敏 ;
薛建军 ;
刘显贺 ;
付晓亮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1) :7-11+17
[9]   地下曲流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方法 [J].
马世忠 ;
孙雨 ;
范广娟 ;
郝兰英 .
沉积学报, 2008, (04) :632-639
[10]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