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以胜坨油田三区沙二段9砂层组河口坝储集层为例

被引:13
作者
梁宏伟 [1 ,2 ]
吴胜和 [1 ,2 ]
王军 [3 ]
岳大力 [1 ,2 ]
李宇鹏 [1 ,2 ]
印森林 [1 ,2 ]
喻宸 [1 ,2 ]
王夏斌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微观非均质性; 胜坨油田; 河口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旋回阶段同类微相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运用基准面旋回沉积动力学原理,基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参数,分析胜坨油田三区沙二段9砂层组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对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产生差异控制,不同级次基准面升降引起的自旋回与异旋回因素的变化,使可容纳空间与物源供给条件发生改变,导致不同旋回阶段河口坝储集层沉积环境出现差异,使短期旋回中单一河口坝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底强顶弱特征,中期旋回中复合河口坝(多期单一河口坝组成)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自下向上总体呈变弱趋势,长期基准面旋回中多期复合河口坝间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36 / 4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油矿地质学.[M].吴胜和; 蔡正旗; 施尚明;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  
胜坨地区勘探研究与实践.[M].庞瑞峰等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3]  
胜坨油田精细地质研究.[M].孙梦茹等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4]   深层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储集层为例 [J].
王瑞飞 ;
沈平平 ;
赵良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5) :552-559
[5]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 [J].
李顺明 ;
宋新民 ;
蒋有伟 ;
刘浪 ;
陈能学 ;
孙景民 ;
李本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474-482
[6]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 [J].
王学军 ;
王志欣 ;
陈杰 ;
曾溅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99-306
[7]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J].
温立峰 ;
吴胜和 ;
王延忠 ;
岳大力 ;
李艳平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 (04) :1072-1078
[8]   沉积、成岩、构造一体化孔隙度预测模型 [J].
张荣虎 ;
姚根顺 ;
寿建峰 ;
张惠良 ;
田继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145-151
[9]   胜二区沙二段7砂组地层基准面旋回与沉积微相研究 [J].
温立峰 ;
吴胜和 ;
岳大力 ;
李艳平 .
中国地质, 2010, 37 (01) :144-151
[10]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为例 [J].
张世广 ;
卢双舫 ;
张雁 ;
柳成志 ;
赵荣 ;
仲维维 .
沉积学报, 2009, 27 (03) :45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