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融合下的未来学习:新内涵、新图景与新场域

被引:45
作者
张艳丽 [1 ,2 ]
袁磊 [3 ]
王以宁 [4 ]
张海 [4 ]
谭姣连 [3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4] 不详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全息技术; 未来学习; 学习图景; 学习场域; 虚实融合;
D O I
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0.05.004
中图分类号
TP399-C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数字孪生和全息技术正逐渐渗透到人类工作、生活与学习场景中,但如何将二者融合并在教育场域发挥价值的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的关联性与差异性,使二者在教育场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影响着未来学习的内涵、图景以及场域。数字孪生和全息技术融合下的未来学习,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学习场所形态、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交互形式、学习评价方式的演变等方面;未来学习图景具有八大特征,包括数字映像、动态呈现、全程交互、虚实共生、量身定制、全域感知、移动计算和具身体验。此外,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教育时代的升级,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空间、组织形式、信息载体等学习表征形态也随之演进,进而推动着未来学习的六维场域构建:三维并存的未来教师、学生"真"学习的发生、尽显细节的学习资源、全感官参与的学习环境、全面多维的学习评价等。为此,通过深度剖析二者融合下的未来学习的基本形态与应用场域,有助于为今后教育研究者开展数字孪生、全息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人机交互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干预中的应用 [J].
陈靓影 ;
王广帅 ;
刘俐俐 ;
刘乐元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 (03) :111-119
[3]   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的伦理审视 [J].
刘霞 .
教师教育研究, 2020, 32 (02) :7-12
[4]   靠不住的诺言:技术之于学习的神话 [J].
李芒 ;
石君齐 .
开放教育研究, 2020, 26 (01) :14-20
[5]   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时代学习评价的变革与实施 [J].
田爱丽 .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01) :109-113+121
[6]   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与文化——第十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 [J].
袁磊 ;
郑开玲 ;
张艳丽 ;
潘芳 .
现代教育技术, 2019, 29 (12) :116-121
[7]   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现状及其效果 [J].
张静华 .
教育发展研究, 2019, (23) :10-17
[8]   虚实共生:数字孪生(DT)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泛在智慧学习空间的重构 [J].
褚乐阳 ;
陈卫东 ;
谭悦 ;
郑思思 ;
徐铷忆 ;
徐浩然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5) :3-12
[9]   知识生产与进化:“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形态表征与演化研究 [J].
逯行 ;
陈丽 .
中国远程教育, 2019, (09) :1-9+92
[10]   中学STEM教师的TPCK知识结构分析 [J].
王卓玉 ;
樊瑞净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02) :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