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的酶促褐变机理及其抑制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美萍 [1 ,2 ]
李月梅 [2 ]
陕永杰 [3 ]
崔鹏举 [2 ]
吴国荣 [1 ]
陈国祥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2]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3]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鸡腿菇; 褐变;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D O I
10.13386/j.issn1002-0306.2009.02.086
中图分类号
S646 [菌类(食用菌)];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采用SPSS软件分析鸡腿菇贮藏过程中褐变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关系,用抗坏血酸(VC)、亚硫酸钠和柠檬酸分别处理鸡腿菇,试图找到减轻鸡腿菇褐变的方法。结果表明:鸡腿菇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度逐渐增大,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褐变度与PPO活性显著相关,均趋于上升,PPO活性的变化是引起鸡腿菇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VC、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三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鸡腿菇的褐变度,其中0.15~0.2mmol/L的柠檬酸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亚硫酸钠和VC。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涩柿贮藏过程中PPO及褐变控制 [J].
占习娟 ;
陈义伦 ;
刘宾 ;
张蕾 .
食品科学, 2007, (04) :341-344
[2]   鸡腿蘑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J].
李君兰 ;
李怡华 ;
赵秋玲 ;
刘志芳 ;
冯九海 .
食品科学 , 2007, (01) :187-191
[3]   黄花梨多酚氧化酶特性及防褐变处理 [J].
罗晓妙 ;
史碧波 ;
曾凡坤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44-47
[4]  
鸡腿菇营养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J]. 何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0(04)
[5]   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珍稀菇——鸡腿菇 [J].
李素春 ;
何生根 .
广东农业科学, 1999, (02) :26-26
[6]   蘑菇贮藏保鲜原理与技术 [J].
冯叙桥,赵静 .
中国食用菌, 1995, (03) :43-44
[7]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志良主编, 1990
[8]  
软饮料工艺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邵长富,赵晋府主编, 1987
[9]   THE BIOCHEMISTRY AND CONTROL OF ENZYMATIC BROWNING [J].
MARTINEZ, MV ;
WHITAKER, JR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995, 6 (06) :195-200